炎炎夏日,站在公交站牌前“望眼欲穿”,绝对是件折磨人的事儿。眼看着“不顺路”的公交车接二连三靠站,自己想坐的那辆车到底什么时候才来?别着急,有了物联网传感技术的支持,新型的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可以跟踪每辆公交车的踪迹,让你对等候时间心中有数。
电子站牌的开发者、泉州师院的徐若平老师向记者展示了电子站牌的实验模型:“公交车”经过了“东湖公园站”,这一路“公交车”所有沿途站牌上的“东湖公园站”上的红色小灯就全部亮起。随着“公交车”在每个站牌停靠,相应的指示灯依次亮起,前一个指示灯熄灭……
徐若平告诉记者,以往的公交站牌只标明了车站站名、首末班车时间等信息,仅仅是一块公告牌。而新型站牌增加了一排指示灯,对应线路的各个站名。“就像上班‘打卡’一样,公交车每到一个站牌,车内的传感装置就会向电子站牌自动‘签到’,并通过天线传输到沿途各个公交停靠站点。乘客在站牌上一看,就能知道自己想坐的那路公交车目前所在的站点,如果没遇上堵车,那公交车到站的时间也能估计出个大概。”
那公交站牌如何接收车辆运行信息呢?原来公交车与站牌上都被嵌入传感装置,再加上天线等通信装置,公交车与各个站牌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无线传感自组网”。“每个站牌之间的信息传输就像是接力赛一样,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往下传。”据徐老师介绍,借助天线的信号传播接收功能,这些无线信号在市区的传送距离可达500米,郊区由于干扰较少,传输距离甚至能达到2公里。这样的传输距离完全能满足各个公交站之间的“信号接力”。
据了解,市公交公司此前曾推出一款手机公交查询系统,通过智能手机,乘客可以查询公交车的当前位置。但配备智能手机并懂得安装查询该系统的市民毕竟只是少数,特别是对广大老年乘客而言,手机查询根本是“触手难得”。而泉州师院开发的这款电子站牌一目了然,即使老年乘客也能轻易看懂。
“而且除了基本的维护费用外,这款系统基本不产生后期的运营费用。”据徐老师介绍,此前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也曾安装公交电子站牌,但其实际运营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出在运营成本上。
首先是动辄数千万元的初期投资。此前大部分电子站牌采用的都是“GPS+移动通信网络(或光纤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方式。此类设备、网络的建设成本都极为高昂。其次是后期运营费用,由于大多采用的是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信号传输网络,公交公司每个月都必须支付给运营商一笔不小的通信费用。承担这笔费用,对于本身盈利能力并不高的公交公司而言,并不轻松。此前泉州市政府的便民工程中,也曾提到年内要在泉州设立公交电子站牌,之所以迟迟未见动静,就是卡在了成本环节。
而泉州师院提出的这套“无线传感自组网”电子公交站牌的设计方案,为泉州的电子公交站牌建设打开了新的思路。“这套系统不需要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或者光纤的支持,省去了前期光纤网络铺设的花费,和后期通信费用的支出。我们计算过,如果在整个大泉州设置这样的电子站牌,成本大概在200万元左右。相较于其他模式,花费算是较少的。”
据了解,该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已获得泉州市及丰泽区两级科技计划项目扶持,目前该项目的实验室测试阶段已全部完成。泉州师院正积极与泉州市公交公司联系,希望在一条公交线路上进行实地运行测试,对产品的稳定性做更进一步的调试,以期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