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保部官方网站消息,近日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对外发布了2013上半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3年上半年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54.8%,超标天数比例为45.2%。其中轻度污染占25.4%,中度污染占9.5%,重度污染占7.5%,严重污染占2.8%。
这位环保部负责人说,半年来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运行良好,及时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为公众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健康导引。环境保护部每月编制和发布74个城市空气质量月报,对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进行排名,有关环保部门也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有效地推动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按照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评价,上半年海口、舟山、惠州、拉萨、福州、深圳、珠海、厦门、丽水和江门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达标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济南、衡水、西安、郑州和廊坊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O3,分别占污染总天数的63.4%和20.1%。也因此被评为了“2013上半年十大空气质量较差城市”。
物联网助推智慧城市快速发展防治污染还在路上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完成320多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投资总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据业内人士估算试点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伴随着我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的大力建设与发展,环保物联网也作为物联网产业的重点项目在全国同步展开,就当前环保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而言,相关技术应用仍需要不断完善与创新。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启动传感网研究之后,RFID传感器等技术就率先试点应用于环保领域。目前,全国各地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监测等相关环保物联网应用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政府推动和企业积极参与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面向环境保护的物联网产业链。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环保物联网应用建设系统运营、数据应用、项目组织管理等方面还需要持续改进与完善。
整体来讲,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壮大,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面对未来智慧城市的新要求:智慧生活,智能出行,智能社区,智能环保等,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智能化与环保相结合,两手都要抓,切忌盲目发展科技,而忽视环境保护,
优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重点把握环保物联网建设
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建立物联网中国感知中心,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并成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范围内,山西省率先提出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环保物联网建设目标,并投资十亿多元建成全省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集监控、监测、监视和监管四位一体的全国环保物联网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应用领域成效显著,但是当前关于环保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相关技术的应用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直接影响到环保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环保物联网的认知度不足、人才缺乏、顶层设计缺少、技术发展与管理机制、应用能力不完善、数据有效性和准确性改善等,因而需要有效的策略以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1、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准确定位环保物联网应用建设的范围,详细规划任务目标与实施路径,把握建设重点,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成本,把顶层设计方案上升到决策高度,严格执行,落实到实处,是环保物联网应用建设成功的基础基本保障。
2、完善相应技术规范,完善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执行,规范信息设备传输接口、传输模式、数据计算方法、处理办法等,对改善数据质量和有效性意义重大。
全方位推动环境管理升级加大环境污染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开展物联网研究和物联网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在环境保护领域,物联网应用的建设已成为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型环保行业、推动环境污染管理升级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大发展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随着物联网应用不断深入,环境监督的主体由单纯的政府监督扩大到企业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政府部门的共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在线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定期公告企业排污参数信息,不但能够对企业提出警示,更能够间接发挥新闻媒体和公众参与的舆论促进作用,形成影响范围更大、更全面、更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境污染企业的治理。
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在线系统实时监控企业排污情况,可以即时发现企业超标超量排污等违法行为,从而对相关企业进行取证并予以严罚和整改,捍卫环保法律的严肃性,将会很大程度上扼制企业超排偷排等违法行为,加强企业自觉调控生产方式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行状态,增强了守法观念意识,提升了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减少对社会公众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