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应用方案|技术应用|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 技术应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应用 » 应用方案 » 智能家居 » 正文

智能家居系统 “立体防御”异军突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2  来源:物联传感  浏览次数:333
核心提示:如今,随着百姓物质条件改善,越发注重生命和财产安全,安防需求日益得到重视。目前国内民用安防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产品竞争激烈,山寨现象普遍,同质化严重。而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凭借立体防御理念迅速在市场异军突起,表现优异,成为家居安防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如今,随着百姓物质条件改善,越发注重生命和财产安全,安防需求日益得到重视。目前国内民用安防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产品竞争激烈,山寨现象普遍,同质化严重。而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凭借立体防御理念迅速在市场异军突起,表现优异,成为家居安防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同质化严重影响安防效果

据悉,上世纪80年代,国内安防产业开始慢慢兴起,直到9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安防市场才开始快速发展,进入到21世纪,百姓生活有了质变,人们不仅追求家居生活的方便快捷,舒适节能,而且愿意花费重金在家庭安防上。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安防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来自多个领域的觅食者,行业生产规模扩大,企业急功近利,山寨、仿冒产品层出不穷,严重同质化,消费者购买余地依旧狭窄,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售后服务也得不到保障。

举例来说,目前家用安防市场产品,主要是视频监控和红外探测器,产品较少,探测方式也比较单一,不能切实有效地维护家庭安全。让人气愤的是,一家企业推出高清智能视频监控后,家家都打着“高清”旗号,可图像依旧模糊,也不能自动识别、分析和报警。此外,很多企业推出的红外探测器,安装复杂,操作繁琐,主人每次回家如不及时消除工作状态,就会鸣笛不已,非常费事。

有专家表示,传统的家庭安防系统,工作原理简单,但思维模式僵化,安装复杂,智能化程度低,用户体验感较弱,尤其产品稳定性差,容易发生误报和漏报行为。特别是单一的监测模式,容易被歹徒蒙混过关,实际使用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入室盗窃案件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智能家居立体安防多元打击入室盗劫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安防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品增多,监控模式开始丰富多样,尤其大量新技术的运用,安防产品质量和性能有了大幅提高。例如,物联网在家庭安防的应用,推出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了家庭安防的智能化控制,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遥控,即便主人身在千里之外,也能实时收到报警信号。

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侦测方式,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多元护卫,实时打击入室盗窃犯罪。如,家中的门上配备云智能锁,坚固耐用,在遭遇非法撬动时会向主人手机发出报警信号,便于主人及时通知警方或社区保安;家中的门和窗后还分别配备了门磁、窗磁传感器,探测来自这两个方向的非法破坏;家中贵重物品存放在物联网保险柜,该保险柜能记录开启门的时间,还具有传感功能,遭遇非法撬拨会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家庭安防主要分为生命和财产的保护。智能家居还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和煤气中毒。如家中发生火宅前烟雾满屋,烟雾探测器会在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便于及时灭火;而不小心发生煤气泄漏时,安装在厨房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实时感知到气味,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切断煤气阀门,打开家中的通风系统。

安防蛋糕诱人无线模式流行

安防专家中国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陈龙表示,2012年我国安防行业总产值已达到3250亿元左右,在新政策的利好影响下,预计我国安防市场将实现30%的增长速度。在金融、公安、交通、医疗、教育、文博、通讯、能源、生产企业等各行各业的应用将更广泛和深入,民用安防市场的商机也会呈爆发式增长。

民用安防市场作为非常诱人的一块蛋糕牵引了众多安防企业的神经,不少企业铆足了劲引进技术和人才,力争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目前,安防产品趋于系统化和智能化、无线化,而非单一的产品,因此厂商们在驾驭或拓展市场的观念就要有所转变,售卖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安防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就能随心所欲地掌控家中的设备,了解家中的风吹草动,将“家带在身边”。

无线智能家居扭转了以往机械单一的“监”而不“控”模式,做到既“监”又“控”,通过多元立体方式维护家庭财产和生命安全。由于采用了无线传输技术,相比传统的有线安防,还具有综合成本低、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改造方便、维护费用低等众多优点,便于消费者使用安装,更利于市场的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 智能家居 立体防御
 
[ 技术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应用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