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中国|应用方案|技术应用|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 技术应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应用 » 应用方案 » 宽带中国 » 正文

移动互联网来势汹汹 智能交通“倒逼”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357
核心提示:面对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包括车联网在内的智能交通的诸多领域,正被移动互联网渐渐侵蚀。在此背景下,在昨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有专家与企业代表呼吁,智能交通需出台更多政策以促进其广泛应用。
面对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包括车联网在内的智能交通的诸多领域,正被移动互联网渐渐侵蚀。在此背景下,在昨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有专家与企业代表呼吁,智能交通需出台更多政策以促进其广泛应用。

作为车联网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四维图新,其TS事业部技术总监余士东感叹道,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车联网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更令人惊讶的是,目前整个车联网时代正处于第一阶段也就是导航时代。

更多的业内人士呼吁,车联网行业在移动互联网的倒逼下,必须自我升级到“2.0版本”,以应对竞争。

移动互联网侵蚀车联网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在物联网大会上指出,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动智能交通发展,多年来,已取得显著成效,如电子服务系统ETS是我国目前唯一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应用,且已形成产业化。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26个省市开通了ETS,建成ETS的专用车道有3700多个,用户已超600万。

吴忠泽同时指出,虽然取得成就,但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智能交通发展的理念还有待转变和提升,市场化推进的机制比较缺乏,智能交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还没有真正地形成等。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联网目前遇到的窘境便是一个典型。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我国汽车增长趋势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07年的汽车保有量5600逾万辆上升至2012年的1.2亿逾辆,5年增幅达到200%多。在此背景下,车联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应大有可为,可事与愿违。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移动互联网等对车联网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上汽集团乘用车规划经理范方树说道:比如汽车用户在苹果手机的APP导航应用时,已不愿意再使用车载上面的导航设备,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对于车联网是一个较大的冲击。

据介绍,车联网包含一般包含三大功能,导航服务、安全服务、车辆诊断、咨询服务、在线新闻等。

呼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

对于智能交通发展的瓶颈,吴忠泽指出,目前智能交通的发展还存在着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未来如何对行业进行整合、如何建立机制等,均需要政府层面来解决。

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表示赞同上述观点,他进一步指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与国际比较并不缺少什么,但仍然不能够形成很好的产业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与产业联合,探索出一种可行性模式。

与上述呼应的是,在大会上,一位民营企业代表困惑地表示,“我们现在很茫然,我们有一样产品可以让驾驶员打电话频率下降80%以上,这样就可较大程度减少的交通事故,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跟政府来配合。”

对此,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项目总监朱彤指出,针对智能交通领域目前碰到的难题,国家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14项,行业标准2项。

企业代表集思广益

在呼吁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的同时,一些企业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对比,并提出了车联网差异化竞争的战略。其中上汽集团的观点较有代表性。

上汽集团乘用车规划经理范方树指出,该公司很早就意识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定会对车联网发生很大的影响,反过来这亦推进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的探讨与思考。

在研究对比分析手机模式与内嵌的车载模式后,范方树指出,手机模式的优势是成本低,融合了移动互联网,能够很快通过手机去实现相应的模式,而车载的模式开发与通讯成本较高,但是它的优势则是可以更好地整合一些公共信息,提升大幅服务与安全性。

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据量剧增的背景下,差异化竞争则尤为重要。范方树提出三点意见。

其一,车载系统的开发可在技术升级实现差异化,由于车内系统相对 闭,语音系统对于车载尤为重要,公司通过跟科大讯飞合作,开发在噪音较大的车内实现智能语音识别大幅提升。与移动互联网语音系统不同的是,其更注重便捷性和实效性,而车载系统更注重它的行车安全。

其二,通过CAN-BUS整车共享控制技术实现差异化,这些技术包括综合油耗分析,电脑诊断系统等。其三、通过功能性开发实现差异化,如车载系统在汽车终端有着明显优势,可以加入行车记录仪、视屏交互、盲点监控等。

 
 
[ 技术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应用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