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中国|应用方案|技术应用|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 技术应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应用 » 应用方案 » 宽带中国 » 正文

公共交通一体化让城市居民出行更方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30  来源:智能交通网   浏览次数:761
核心提示: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都开始考虑将这些不同的公共交通措施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从而更好的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更好的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各个城市都在倡导公交优先政策,公交行业的大力发展已经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而且还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减缓了城市交通压力。目前,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主要有公交汽电车、地铁、轻轨、出租车等。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都开始考虑将这些不同的公共交通措施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从而更好的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更好的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
  
目前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存在服务水平不尽人意,准点率低、换乘时间较长、车上环境较差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竞争力,出行结构向小汽车倾斜,交通拥堵日趋严重。为了提高公交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对公交系统内部各要素(例如线路、票制)进行整合,可以有效改善乘客出行满意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环境等。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包含两个层面:在公交线网层面上对所有公交模式与线路的整合;在给定的公交方式内部(如地铁或公共汽车)或给定的线路内进行整合。做好这两个层面的整合,可以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同时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最终能够增加公共交通使用者的数量并提高使用者的满意程度。郗恩崇提出构建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统一协调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从技术适应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采用网络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决策支持。李文翎以广州市为例,针对当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利用城市正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快速公交干道建设的契机,整合两者的优势,重新规划和调整广州城市的公交路网,提出建设“一路一线”未来城市公交系统的构想。

公共交通包含轨道、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多种公交模式。居民出行链包含有进出入站点、候车、车内行驶、换乘等多个出行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可靠与否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出行的效率。只有在确保多种公交方式线路布设合理、枢纽换乘便捷、统筹调度、信息发布及时、票制票价整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提高公交系统的出行效率,进而提高公交出行方式的吸引力。本文将对从这几方面出发提出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的关键技术方法。
  
(1)多层次公交线网整合规划
  
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没有形成一个有主次之分、能均衡分配运能的网络结构。各种公交线路职能不清,相互之间都以站站接驳为主,造成低效率的公交线网;一个合理的城市公交网络需要包含不同的线路层次,实行不同的运送标准和运输距离,满足居民出行不同的交通需求;并且,不同的交通方式、公交线路通过不同等级的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连接。公交线网包括快线、普线、支线三种层次。
  
将客运交通枢纽分为一级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也称市级公交枢纽)、二级客运换乘中心(也称区级公交枢纽)和三级换乘站(也称片区级公交枢纽)三类。
  
借鉴中枢网络结构原理提出以“枢纽分级、分区服务、线网分层、逐层展开” 的大城市公交网络布局规划思路,“枢纽分级”指将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按其功能定位和衔接交通方式不同进行分级;“分区服务”指将城市进行区域划分,并在各区域内进行各级枢纽布局规划,使各级枢纽能够为其合理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提供接驳服务;“线网分层”指将公交线网分为不同的线路层次(快线、普线和支线),实行不同的运送标准和运输距离,满足居民出行不同的交通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层展开”的多层次公交线网布局优化,快线以枢纽点为起终点,普线配合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支线可以考虑一端为枢纽点,一端以大型居住区或出行集中区域并增加线网的覆盖率为目的,生成公交线网方案。
  
(2)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多模式整合规划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具有联系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客运交通、联结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以及公共交通内部中转换乘等功能。它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依托点,在枢纽内公共交通方式具有支柱性作用,其他交通方式主要是实现与公共交通方式的中转换乘或为其接运。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应进行综合开发模式,使其具有多样性的功能。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应实现集中式(垂直式)立体化的布局换乘组织。
  
(3)基于枢纽的公交线路协调调度运行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交运营组织调度工作都是针对单一线路进行的。线路之间、车队之间缺少协调手段与相应的管理机制。对于公交枢纽而言,在整合场站资源、为乘客换乘提供便利方面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枢纽内多条公交线路间的协调调度工作还有待发展。交通枢纽的多线路调度应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建设:枢纽内部协调调度、单线路协调调度、区域多线路协调调度。
  
枢纽内部协调调度主要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枢纽场站、缩短枢纽内乘客等待时间,确立相应算法及约束条件;单线路协调调度是研究保证单线路正常运营、客流均衡的调度计划的制定算法以及动态调整规则;区域多线路协调调度以线路间运力协调为目标,确定线路间应急调度调整规则。区域协调调度是在单线路调度的基础上,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对多条线路、多种交通方式开展的综合调度,其宗旨是实现最大化的资源整合利用,获取更高的公交运营服务效率。基于枢纽的公交线路协调调度涉及到制定行车计划、车辆实时监控、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预测、数据传输、数据库调用与更新等技术环节。
  
(4)多模式、多平台信息整合
  
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府对公交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己初现端倪。比如:上海的地铁安装了自动检票系统,可实现乘客的自动计数,统计客流变化情况。杭州、上海、北京、大连等几座大城市已在部分公交线路上建成了公交车辆跟踪调度系统,并在某些路段安装了电子站牌,通过采用车载GPS定位设备,实现了对车辆的实时跟踪和定位、公交车与调度室的双向通讯、以及电子站牌上实时显示下班车位置信息等功能。对公共交通出行者而言,一次出行涉及到:出行目的、交通方式、出行路径、出行时刻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在出发前和出行途中还将发生动态的变化,因此交通出行者为快捷而通畅地到达目的地,希望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5)一体化票制票价整合
  
一体化的票制票价体系应能体现不同人群、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在不同的出行时间,都有相应合理的价格,以及换乘时不产生过多的附加费用。应将轨道、BRT、常规公交、出租车、停车场等各种公交方式的票制票价整合在一个网络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进而达到削减高峰客流、降低换乘成本、公交客流吸引、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及便利性等多个目的。
  
结语:

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各方式以及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的整合,对改善乘客满意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公交系统进行多方式、多层面的整合应成为公交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公共交通网络规划,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整合,公交枢纽调度系统运行模式,信息提供,以及一体化票制票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体化整合规划建设思路及模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地完善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 技术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应用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