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 政策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研究 » 政策要闻 » 正文

加快“四化”同步兴皖北进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20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414
核心提示:“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奔流不息的淮河水,划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也给安徽北方烙下了一个家园性符号皖北,这里是中国的大粮仓,也是华东的“工业粮仓”。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奔流不息的淮河水,划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也给安徽北方烙下了一个家园性符号皖北,这里是中国的大粮仓,也是华东的“工业粮仓”。

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皖北地区纳入其中,皖北发展迎来新机遇。

“皖北兴,则安徽兴。如今,皖北正成为安徽崛起的增长极。”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说。今年以来,皖北工业投资、财政收入、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其中进出口总额增长80.5%,增幅是全省的4.6倍。

驱车皖北大地,处处生机盎然,正在同步推进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化”出了腾飞新势头。

补短板: 让农民工进园区上班,在城市安家,工业化城镇化一举两得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要米有米,要面有面。”滔滔东流的淮河水,给皖北和沿淮地区带来了富庶与荣光以全省37.7%的国土,生息着全省52.9%的人口,皖北地区粮食产量常年占安徽六成以上。但同时,这条被誉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让当地人民饱受“水多、水少、水脏”问题困扰,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防汛抗旱曾是当地干部工作的主基调。

“工业化、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是皖北地区欠发达的根本原因。”省委副秘书长、皖北办主任陈启涛说。“补工业化、城镇化短板,推动皖北振兴。”新世纪以来,安徽连续6次召开皖北发展座谈会,形成支持皖北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引导皖北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今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四化同步”,要同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将皖北打造成安徽崛起增长极。

4月20日,总投资580亿元的家居产业基地、总投资76亿元的智慧云计算产业园在宿州同日开工。目前,皖北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769.9亿元。5年来,皖北累计引资5831亿元,47个开发园区从小到大,正逐步成为“产业就业创业相统一,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新城区。

“让农民工进园区上班,在城市安家。”皖北各市纷纷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纽带,以人口为支撑,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来到宿州鞋业工业园,记者看到35栋安置房主体工程完工,正等待主人入住,学校、医院、商业街也将开工建设。不到3年时间,该园区已有65家企业或生产或在建,吸纳3万多人就业。宿州市常务副市长张冬云介绍,园区正规划建设成集鞋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意、教育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的“鞋都”,形成20平方公里、20万人就业居住的现代城区。

如今,阜阳正着力建设商贸名城、煤电能源新城;亳州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淮南、淮北建设两淮亿吨煤基地、探路城乡一体化建设;蚌埠打造皖北区域中心城市…… “十一五”时期,皖北6市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1和1.6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从30%提高到40.4%,城镇化率由32.2%提高到37.6%,总体达到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发展阶段,地区经济社会结构从“以农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引擎”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搞共建: 让皖江淮河“牵手”,先发带后发,南北合作一策双赢

岁末寒冬,记者来到京沪高铁宿州东站,看到周边楼房、厂房、道路建设如火如荼,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白手起家”,要在几年内崛起为宿州东部的门户新城。来自马鞍山市的管委会主任王启荣介绍,园区初步规划机械制造产业园、商贸物流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木材家居产业园和站前商贸核心区等产业功能区,预计未来5年内,吸纳23万人口,未来10年达到50万人的产业新城。

“让皖江与淮河"牵手",开展南北市县结对合作,扩大皖北地区经济总量,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先发带后发、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介绍,今年2月,安徽出台《关于合作共建皖北现代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决定由省与合肥、阜阳等6市共建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省与铜陵市、固镇县等8个市县区共建固镇铜陵现代产业园区、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区,成为促进皖北地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推动力量,打造成“四化同步”的示范区。

承接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努力用5年时间,形成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工业产值250亿元、常住人口20万的阜阳新城区;亳州芜湖产业园区错位发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食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已有安徽阁云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韩国科技产业集团、芜湖亚夏汽车(00260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资21个项目入园。

强基础: 让农业更加稳固、农民更加富裕、农村更加美好,积极探索一条新路

距利辛县城35公里的曹店村,原是个典型的皖北乡村,环境脏乱差,劳力往外走。而如今,该村的工业功能区、新村示范区、标准化养殖区、现代农业展示区四大区域功能分明,配套基础设施俱全,初见美好乡村模样。工业功能区已引进了赛瑞克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我们的产品,是通过收购秸秆粉碎加工制成的。”赛瑞克公司负责人说,全部开工后,每天能“吃掉”60亩地的秸秆。

皖北地区地处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担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责任。“建设美好乡村,推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下降,探索出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路子,成为皖北地区的战略选择。”安徽省省长李斌说。

提高单产,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皖北地区粮食产量连创历史新高,规划到2015年,皖北和沿淮地区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长到500亿斤以上。皖北各市以美好乡村建设为载体,实施农业提升战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在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记者看到一筐筐水果萝卜正被装车准备销往上海、武汉等地。“咱们的萝卜比水果值钱,每斤卖10块多钱!”村党总支书记杨华说,“村民富裕了,咱们规划建起了新村。不仅有了像城市社区一样的环境,还结余270亩土地,通过复垦以后达到一级良田标准,可生产小麦30万斤左右。”

着力延伸规模经营链条,皖北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上海鹏欣集团投资100亿元发展奶牛、肉羊养殖、加工;中纺集团在蚌埠投资30亿元建设粮油产业园;美国天然零卡食品集团在小岗村投资30亿元开发饮料食品……一批大型企业落户,提升了皖北农业产业化层次,目前皖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1636户,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4.3亿元,增长36.3%。
 
关键词: 皖北 四化同步
 
[ 政策研究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政策研究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