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谐才能永续发展
何为“美丽中原”?答案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原”,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原”。
打造美丽河南、美丽中原,今后应该主要做哪些工作?
“要在承接来自区外的产业转移过程中对污染转移坚决说"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认为,“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要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对损害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大处罚;还要在城市、园区、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并加以推广。”四策并举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规划》明确把不牺牲生态和环境作为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对生态和环境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体现了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
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近年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大步疾行,有能力也有必要依据《规划》的要求,加强污染防治,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规划》提出,把资源节约集约优先战略落在实处,加快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这样,才是绿色中原、美丽中原;这样,才能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碧水润中原
《一九四二》的热映,让我们能从历史里读出一些意味深长的感触。比如水旱灾害的可怕。
从地图上看,大中原就像一片树叶,环绕中原的一泓泓碧水就如上天赐予“树叶”的一条条“经络”,滋润养护着中原。放眼全国,7大水系中,中原经济区内有海河、淮河、黄河、长江4大流域,还是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但从历史上看,这里又是一个水资源紧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区域。平均5到6年一次大旱,4到5年一次大水,60年左右发生一次特大干旱和特大洪水,“75·8”特大洪灾,1986年—1988年大面积旱灾,至今让人刻骨铭心。
水的有情与无情都镌刻在中原厚重的历史上。“近年来,围绕除水害、兴水利,我省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但从总体上看,水利设施还比较薄弱,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规划》具体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加快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提出要加快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治理,建设河口村水库,推进出山店等大中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强淮河、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完成病险水库及水闸除险加固等。
全面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配套工程。这一工程建成后,不仅解决华北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城市缺水问题,而且年调水量分配我省37.69亿立方米,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建设黄河中下游沿线综合开发示范区。这将加速我省沿黄两岸的综合开发,打造集生态涵养、水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滩区土地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带。
“《规划》还提出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大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化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等措施,将对全国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起到推动作用。”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说。
有了碧水安澜,何虑中原不安!
“《规划》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出山店水库”在《规划》里只有短短一句,但河南水利人却觉得这句话“重若千斤”,“将推进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写进《规划》,为下一步推进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实现了我们多年来一直想做而没能做成的梦想。”
出山店水库“命运”颇为波折这个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从1953年开始设计,近60年来两次开工两次停工。
淮河是一条洪涝灾害频繁的河流,淮河流域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历次淮河流域规划都把出山店水库作为淮河上游的防洪骨干工程纳入到规划之中。但出山店水库何时真正“出山”,保一方安澜,成了几代沿淮水利人的梦想。
《规划》提出,“开展出山店等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并适时建设”,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从国家战略角度保证了出山店水库的建设,“将彻底改写淮河干流上游没有洪水控制工程的历史,极大改善淮河上游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出山店水库工程坝址位于淮河干流上游浉河区游河乡,距信阳市1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900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12.74亿立方米,计划工期5年。水库建成后,可使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防洪标准由目前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保护下游人口170万人,土地面积220万亩,防洪减灾效益巨大。同时,水库具有灌溉、供水、发电、水产、旅游、生态等综合效益。
在《规划》里,还闪耀着郑州机场二期、商丘大型炼化基地等一批事关河南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的身影。
“这些项目都是我省多年想做、但因种种原因没能做成的事情。”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我省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规划》明确提出这些项目,为下一步争取国家支持留下了空间,“这是非常大的突破”。
“可以预见,《规划》印发后,我们将会得到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