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个“电子眼”实现全枢纽无缝覆盖,每个公交站台都有视频监控,当站台乘客滞留较多时,客流采集系统会自动报警。上月底,四惠交通枢纽正式投入运营,由于实现了公交、长途、地铁等部门的实时数据共享和全方位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它也成为了目前北京“最聪明”的交通枢纽。
数据共享便利换乘
公联枢纽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杰从四惠交通枢纽设计之初,就参与枢纽的智能化建设。“可以说,从最初的设计图纸上,枢纽的智能化就开始体现出来”。身处这个庞大的建筑物内,您不用担心自己晕头转向,从地铁换乘过来,再进入枢纽的入口,就可以看到长途的班次信息、客票信息,相应的公交班次信息、发车站台位置。“这些都是通过枢纽建立的共享数据平台,把以前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联合起来,为乘客提供换乘服务”。
别说智能化,5年前,北京连真正意义的交通枢纽都没有,成规模的只能算是大型公交场站。刘杰说,虽然占地规模不小,但上下几层的设计建成后不见得缓解了交通,反而让乘客摸不着头脑,这些都是由于信息不透明造成的。
还将发布预警信息
2007年,北京市成立了公联枢纽公司,专门对交通枢纽进行管理,公司成立后接手的第一个公交枢纽,就是奥运前投入运营的东直门交通枢纽。刚开始运营的东直门枢纽,面积过大,从地面层公交站台到地下四层,集中了公交场站、轨道交通、停车设施和集散大厅,公交班次、客票信息、出租车辆等信息都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单纯依靠人工根本无法应对突发事件和日常管理。
2009年,作为交通部的一个示范工程,东直门交通枢纽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建立了两个平台——网络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以及内部换乘与信息服务系统、周边区域交通诱导系统、重点区域信息共享系统等5个系统。从东直门开始,北京的交通枢纽变得“智能”起来。
目前,公联枢纽公司下辖5个枢纽站,东直门、西苑、北京南站都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今年新建的宋家庄和四惠交通枢纽,在建设之初就引入了数字化枢纽的设计。“下一步,我们在整合各类信息的基础上,还将为乘客提供预警信息的发布,比如说即将到来的公交拥挤情况;春运期间,紧俏长途班次的车票预售情况等。”刘杰说。
观察·5年中
下趟公交何时到
手机一查就知道
5年前,通过电脑屏幕就能把北京市全路网实时路况信息一网打尽,已经让人惊叹不已;如今,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完成查询出行方案、公交车实时到站查询等服务。市交通委联合多个部门启动的“公共交通出行者行人导航服务系统建设及应用”项目,其重要成果“掌行通行人导航”手机软件已经面世。
这款软件是专为公交出行用户提供公共交通全程出行诱导的交通服务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大幅提升公共交通舒适度和吸引力。软件功能之一是可以进行公交车实时到站查询,市民选择公交线路及所在站点,就可获知下一趟公交车还有几站到达、需要多少分钟以及距离,以减少盲目等待。目前纳入实时到站查询系统的有54条公交线路,包括300、300快以及8字头和9字头的公交线路。其他线路陆续纳入中。
此外,在出行前,设定出发时间、了解实时道路拥堵状况,还可以根据个人偏好查询从起始点至目的地的“最省时或换乘最少”等多种出行方案。行程中,根据GPS定位等技术,全程语音地图导航还会告诉您怎样换乘地铁,从哪个口进出,厕所在哪里,下车侧门在哪个方向,以及地铁站周边地标性地名、可换乘的公交线路。到站时还有震动和语音提醒。
据悉,软件还将陆续推出自行车租赁点信息、停车场空位查询、出租叫车服务等功能。
未来3年内,还将提供公交和地铁拥挤度等级提示、航班进出港信息、铁路列车实时信息、周边商家促销打折信息等诸多增值服务内容。
记者手记
多了解路况选最佳路线
当记者8年了,头3年,每天出行全靠公交地铁,那个时候上地铁还经常能捞着一座;后5年,汽车成了主要的代步工具,我是真切体会到在北京开车有多不容易。甭管是不是高峰,只要一出去总会遇到堵,当“堵车”成了每天出行的必须,到达目的地是希望“更近”还是“更快”,就是我每天都要做的选择题。
要想总是赶上“一路绿灯”,这有些奢望,但想要有效规避拥堵路线,只要多做功课总是会有收获,比如像我,上网看路况,开车时看路侧红、黄、绿三色电子路况图,听广播里的路况信息,手机里也有路况查询软件……不要以为这些都是无用功。但是赶上4和9限行的那一天,我劝你还是早点出门。
多样化的交通信息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小汽车出行为例,2011年,北京市的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2.7%,当年,北京小汽车总量超过500万辆。出行前多了解交通信息,无疑是我们规避拥堵路段的最佳途径。比如实验就证明,使用车载导航系统,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实时路况信息自动计算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可以缩短驾驶者20%的时间。
乘公交出行呢,如果知道要等的公交车多久能到?自己换乘的公交在哪个地铁站口有站?或者哪个地铁站内有厕所……除了节省时间,还能少走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