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抓住关键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9  来源:《党的生活》  浏览次数:1416
核心提示:《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经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近日公布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省实际,对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经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近日公布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省实际,对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充分认识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资源高度集约化配置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现代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中原城市群总体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稳步提高,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地区性中心城市和县城人口产业集聚能力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发展中大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镇化水平低、质量不高仍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我省而言,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综合带动作用,有利于推动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实施,加快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好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打造富强河南;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转变,传承中原历史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文明河南;有利于解决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钟摆式流动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风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平安河南;有利于促进产业和人口在空间布局上合理集中,推动节约集约发展和生态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美丽河南。

二、明确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

2013年底,我省城化率预计4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以上百分点,并且质量不高,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城镇二三产业就业支撑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大量进城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处于半市民化和两栖状态,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农村配套改革滞后、农民转市民的积极性不高,城市发育水平低、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形成整体发展合力。

所以,《意见》在保证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前提下,确定了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速度,提出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8%,2020年力争达到56%。也就是说,未来两年我省城镇化率要保持年均提高1.8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要保持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与我省近几年来城镇化率保持在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左右相比,《意见》所确立的目标,既有现实基础,也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精神。我们必须增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正确方向,牢牢把握积极稳妥基本要求,始终坚持科学推进,既清醒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更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必然性、紧迫性,抢抓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了切实把人作为城镇化的主体,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意见》把“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以人为本,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原则要求。并制定了“一基本两牵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住、转得出”的政策措施。

围绕“进得来”的问题,《意见》提出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加快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营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完善多渠道增加就业政策措施,加强和改进就业技能培训,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进得来。

围绕“落得住”的问题,《意见》提出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织好网、保基本、兜住底的要求,积极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尚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问题,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落得住。《意见》还提出拓宽住房保障,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创造性地以“住房”和“教育”两大的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吸引农民进城落户。

围绕“转得出”的问题,《意见》提出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和农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积极探索农民相关权益的实现形式,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弥补农民进城个人成本,增强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动力,确保农业人口转得出。

四、坚持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完善城镇体系和布局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考虑不同规模和类型城镇的承载能力,合理引导人口流向和产业转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从我省人多地少、核心城市集中度不高,但大中等城市分布比较集中的现实出发,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布局,这样既能避免大城市无序发展造成的“城市病”,又能提高基础设施和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发展。特别是中原城市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所以,《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对优化城市体系、形态和布局作出了安排。

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我省城镇体系和布局,一是要着力推动形成城市集群发展的新格局。要坚持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构建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市集群式发展。要推动交通一体化,加强城际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郑州为中心打造“米”字形城镇密集带。要推动产业链接,推进城市错位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紧密衔接、内聚外联、协调发展。要推动服务共享,促进人才、科技等要素高效配置和合理流动,提升城市群整体发展效率。要推动生态共建,加快构建“四区三带”生态网络,提高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二是要努力把郑州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按照“三大一中”(即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和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加快郑州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汴一体化和郑汴新区建设,做大做强郑州,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三是要积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要把省辖市打造成为地区中心城市,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核心增长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基础条件好的省辖市发展成为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四是要下大力气重点培育县级城市。努力使县级城市成为吸纳农业人口转移的主阵地。支持基础较好的县(市)率先发展成为人口集聚能力强、功能完善的3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支持省直管县(市)逐步培育成人口50万左右的地区副中心城市。五是要有重点地发展中心镇。选择100个左右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布局建设专业园区,增强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逐步发展形成一批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

五、坚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我们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意见》把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提出了科学有序、积极稳妥的总要求,要求各级各部门增强历史责任感,把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一是要科学规划实施。要根据《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我省到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和近期行动计划。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要强化政策统筹,推动人口、土地、资金、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二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坚持成熟一批实施一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解决长期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问题。在全省选择10个左右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重点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探索,先行试点,积累经验。三是要改革创新。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特别是要创新土地保障机制和资金多元筹措机制,不断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和难题。四是要加强法制保障。加快推进规划立法工作,严格依法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河南省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