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新型城市化 让生活更美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0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1405
核心提示: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来到了城市”。岁月如水,沧海桑田,先哲的睿智,今天品来愈发醇厚隽永。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来到了城市”。岁月如水,沧海桑田,先哲的睿智,今天品来愈发醇厚隽永。

诚如所言,城市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成果。

千百年来,城市就是文明的地标、发展的编年史。城市化率就是现代化进程的刻度。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率先过半;1920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50%;2012年,全世界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同一年,中国城市化率超过了50%,13亿人的现代化征程走到了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

去年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擘画长远发展,影响极其深远。会议确定中国城镇化总目标是,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

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因为几亿中国人命运将为之改变。令人惊喜的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会议中诸多新提法大放异彩,揭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落脚点:一切以人为本。

据测算,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拉动1.8个百分点消费、3.7个百分点投资。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就将带来10万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这将造就未来中国发展最大的内需。

城市化将带来的一个最大改变,就是每年将有数以千万的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美好生活。这是中国梦最为幸福的一页,是民富国强最重要的一个标志,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生动的一个体现。

准确把握新型城市化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新型城市化的认知共识。

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造福百姓,而不是一味地造新城、摊大饼。把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核心理念和目的。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新型城市化首要位置。

在发展路径上,坚持城乡统筹,形成城乡互促的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市化,本质是城乡统筹。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根本之举在于推动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新型城乡关系,让“故乡”载得动梦想,安得下乡愁。

在发展模式上,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模式,大城市有“大”的发展模式,小城市有“小”的发展模式。顺应当今时代城乡居民对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新需求,顺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推进老城市改造提升,促进新城市集约建设和健康发展。

在发展步骤上,坚持积极稳妥、稳步健康向前推进。推进新型城市化需要很长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有满腔的进取热情,更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不要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急于求成,一哄而上,盲目建设大量新城新区。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城市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在发展动力上,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事关利益格局调整,分蛋糕,动奶酪,必然要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惟有深化改革,方能释放城市化潜力,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科学发展,埋头苦干,回报丰厚。2006年以来,浙江城市化率以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稳步增长,去年达到了64%。这是什么概念?按2013年数据计算,相当于每年45万农民离乡进城,拉动消费270多亿元,每年新增8000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

城市形态展现新姿。四大都市区初具规模,三大城市群异军突起。从中国第一个农民城——龙港城到遍布全省的风情小镇、中心镇(村),浙江人敢为人先,在自己的家园奏响了城市文明的乐章。一张张“城市名片”,正吸引着世界目光的追逐。

城乡转型步稳蹄疾。“五水共治”倒逼产业转型,“四换三名”提升产业结构,城市经济攀上新高地,城市文明辐射新农村,农民向城市、城镇集聚,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城市现代文明。城市,成为浙江人民创业创新的膏腴之地。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三改一拆”腾出了发展空间,“开发地下”缓解了城市拥堵,“四边三化”扮靓了城市家园。过去那种“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现象大为改善。进城读书、进城创业、进城休闲,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民生水平再上台阶。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收入之比从2006年的2.49∶1缩小到2013年的 2.35∶1,领先全国。今天,当我们用感性的目光来打量城市,用文化的视角来感悟城市,用感官的享受来体验城市,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多彩多姿的新世界。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推进浙江新型城市化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成绩面前,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城市规划不够科学、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产业层次提升不快、建设质量尚有差距、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城市管理不尽完善这些“城市病”依然存在。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浙江站在城市化进程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何着手?怎样发力?

城市为人,人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化永恒的主题。城市只有成为发展机会的富矿、孵化梦想的温床、生命张力的舞台,才有存在的意义。打开农民、市民身份转换的“旋转门”,填平城市、农村无法逾越的命运鸿沟,调准都市、乡村公共资源的失衡天平,是浙江城市化新的出发点和永恒落脚点。城市化,核心是“化人”。这一切,根本要靠继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城市如人,各有禀赋,浙江好山好水,寸土寸金,搞开发如烹小鲜,必须精打细算。进一步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是浙江城市化闪转腾挪的“空间游戏”大文章。省域中心城市、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各有蓝图,都市区、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各有分工,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井井有条,让新型城市化走得稳、走得远。

城市贵新,本来就是人类创造新思想、发明新产品的梦想空间,创新是城市的发动机,产业是城市的生命力。聚焦浙江,“三位一体”工程、“四换三名”工程、“智慧城市”工程,将催生一大批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强大产业支撑,这是新型城市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绵绵内力。

城市之美,在宜居家园,心安吾乡,享用城市之美是人们营造城市的本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成为浙江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共同理念。治水治气、“四边三化”正如火如荼,林相改造、万里绿道也徐徐展开。浙江城市化之路,穿行在江南山水、粉墙黛瓦,应赏尽烟桥画柳、灯火楼台。“看得见风景”的城市化,重在生态建设,意在人居环境。

城市之韵,发乎历史传承、文化熏陶。世界名城的流风余韵,无不源于文化底蕴。浙江自古人杰地灵,人文积淀深厚,城市化理当包含文化记忆,跳动历史脉搏。同时,我们的精神原乡星罗棋布在广袤乡村,新农村建设能否尽可能保留故乡风貌,给游子一间安放乡愁的小小阁楼?另一方面,城市化即现代化。现代城市文化内涵、多元开放城市文化也应伴生伴随,浙江城市化新亮点值得期待。

城市之大,在于海纳百川,让乡土更芬芳,给田野以希望。这就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解决“人到哪里去”、“土地怎么用”、“钱从哪儿来”三大问题。据测算,在浙江,每一个农民转为市民的人均成本达12万元,仅此一项就将付出2880亿元代价。这显然需要个人、企业、社会、政府分担。怎样分担才合理?等等难题,等待着类似“三权改革”那样的改革妙招突出重围。

蓝图已然绘就,点亮城市之光却还需要苦干实干,更考验着组织领导、政策统筹、规划引领、社会治理的能力。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先行先试,就一定可以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和“浙江模式”,开创浙江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局面。

城市的竞争力就是国家的竞争力,城市的文明高度就是民族的文明高度,城市化寄托着每一个中国人“人生出彩的机会”,个体命运因此有了无限可能,这就是城市和城市化的本质。一句话,为了生活更美好,营造我们共同的幸福家园。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