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统筹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这是中央、省委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以政策创新和制度设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由中心城市、县级城市、中心镇、小城镇、规划布点村庄构成的城乡空间体系,促进城镇化质量提升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对此,市规划局、市农委、市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按照《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释放新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间优化配置。
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质量是城镇化的命脉。发展城镇化,应该考虑怎样解决农村人口在城镇的居住和就业空间,以及基本公共服务问题,这不是“摊大饼”式的扩张,而是要遵循规律、量力而行、科学有序地推进。按照国家规划赋予我市的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落实《总体方案》,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既积极、又稳妥、更扎实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市规划局局长马啸平说,目前规划部门正依托江海城市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是加快完善中心城市规划,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工作、南通中心城市发展片区规划研究,中心城区周边城镇总体规划整合研究以及推进控规全覆盖工作;推进重点区域建设,完成新城区、市北新城、观音山新城、五山地区、滨海园区等五大重点区域的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快推进滨江临海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根据中心城区“1+5+8”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编制完成新城区东部商业金融文化综合区、市北新城核心区、滨海园区核心区等公共服务中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地下空间规划,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其次是加快推进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3年初,我市确定首批19个市级中心镇,破除各部门各行业自成一体、相互缺乏衔接的固有规划体制,建立由市规划部门统筹协调的规范化的规划编制管理运作程序。
马啸平表示,规划部门正积极组织开展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各县(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及抗震防灾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完善中等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特色空间塑造,提升综合承载服务能力。指导完成全市19个市级中心镇总体规划(含城乡统筹规划)、重要专项规划及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指导“强镇扩权”、“区镇合一”等重点镇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指导长江镇、吕四港镇两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按照小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按照区镇合一、产城融合的思路,积极推进8个沿海前沿重点园区、城镇规划一体化修编工作,加快推进沿海前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下一步,县(市)和19个市级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将全面完成,规划将贯彻落实陆海统筹发展理念,突出沿海开发的重点,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打造陆海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
释放新农村发展活力
《总体方案》指出,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扶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对于培育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骨干力量,有效破解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现实难题,意义重大。
如何进一步释放新农村发展活力?市农委副主任严新民认为,首先要创新发展路径,着力培育新型主体。农委今年将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大力扶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扶持“全托管”农业经营模式,积极推进整村、整镇专业化服务进程。大力培育农产品直销、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
其次,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在生产服务中强化科技支撑。切实加强农业相关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重点引进培育一批适合的设施农业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新优品种,示范推广一批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开发、引进、应用多种设施农业新机具、新设施,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深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实现农业科技服务与农民“零距离”对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在生态循环中提升品牌效益。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探索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培育创建品牌农产品。2014年全市计划新增“三品”100个以上。大力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2014年重点开展以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试点工作;同时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及能源化利用的组合拳,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以“两沿三园”为重点的新一轮绿色南通建设,加快发展苗木基地、生态公益林,全市新增成片林面积12万亩以上。
完善发展一体化机制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月14日召开的市级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市编办推出《关于市级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描绘出构建城乡一体发展体制机制的路线图。根据这一文件,我市将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完成市级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市级中心镇建设成为整体形象美、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集约水平高、带动效应好的新兴小城市,与现有大中小城市形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
市城乡建设局局长马建明指出,市委、市政府以市级中心镇建设为抓手,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部门要加强对中心镇规划区建设规范和指导,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生活质量。为此,建设部门已经编制《南通市中心镇建设导则》。这份导则适用于市级及以上中心镇、重点中心镇规划区的建设及管理,临海9个重点镇、各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也可以参照执行。导则从城镇规划、土地使用、市政设施、防灾减灾、保障措施等十三个方面对有关乡镇的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可操作性强。
马建明介绍说,2014年,全市9个临海重点镇城建项目投资再创新高,预计全年城建项目投资166亿元,涉及房产、道路、园林绿化、公用事业等五大类206项。其中房地产投资121.24亿元,道路建设投资21.38亿元,园林绿化投资5.94亿元,公用事业投资16.36亿元,企业厂房等其他类项目投资1.19亿元。此外,由于临海重点镇缺少建设人才,对建设法规不熟等都将对临海重点镇发展产生影响。为此,建设部门将加大培训力度,做好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