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新型城镇化如何突出以人为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4  来源:滨海时报  浏览次数:1751
核心提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三大会议都着力强调,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突出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怎样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如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三大会议都着力强调,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突出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怎样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如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等专家22日在“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了独到见解。记者采访了这次论坛。现精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转移农业人口是最大任务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对此高度概括,新型城镇化必须需以人为本、绿色低碳、智能,做到产业的发展,就业的转移、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人口聚集相统一。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搞房地产,必须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有了就业后要提供公共服务和人口的落户定居问题。而且,还要做到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根据预测,到2030年,城镇化率可能会接近70% ,这时农村还有接近四亿人口。所以,中国现代化一定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我主要从“三农”的角度来谈一些观点: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事关“三农”改革发展,提出一些列新的理念、新的判断和新的举措,为我们做好新阶段的“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他讲,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最应避免出现农业的萎缩、农村的荒芜。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中国粮食自足是政治问题

经过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下降,2012年是10.1%;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2012年只有33.6%;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由过去主要依赖农业转向越来越依赖非农产业,2012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来自种植业只占26.6%;同时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2012年粮食的年度自给率已经降到88.4%,大豆的自给率只有18.1%。

可以看到,中国绝对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工作最突出的一个薄弱环节。举一些表现,农产品的供求总体上是偏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抵御各种风险能力不强,农业要素加速外流,农业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仍然落后。农业发展当中怎么防止萎缩,这不是抽象问题,是实实在在必须回答的问题,要让农业强起来,必须要立足国情,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强调,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新型城镇化一定要在“四化”同步这个大的宏观背景下来进行定位和思考。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始终掌握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有能力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从政治上来看,中国绝不能依靠进口来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们国家去年粮食消费量大约是6.8亿吨,国内产量已经超过了6亿吨,国际市场的粮食贸易量是3.3亿吨,中国的粮食自给率继续不断地下降,不仅会有一天在国际市场可能买不到我们需要的粮食,而且,如果粮食进口过多也会给低收入国家粮食安全、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

今年,中央对粮食安全战略有一个新的概括: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核心是不断地提高国内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做到谷物基本自给。

要让人民吃上放心的实物,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从国内情况来看,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涉及到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业和食品产业的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必须要借鉴国际经验,围绕着净化产地环节,保证投资品质量,规范生产者行为,严格市场准入。关键环节是要用最严谨科学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才有最透明的知情,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科研机构等各个方面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真正建立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控制体系,保证人民的舌尖上的安全。

特别强调信息透明问题,信息透明是各个国家政府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重要准则。目前我们国家食品安全信息搜集发布很多,在信息搜集发布等方面,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形成统一科学、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唯有信息透明,才能够使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得到良好的沟通,消除隔阂,避免偏见。

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

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产业,市场失灵在农业中表现得更突出。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的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国家也必须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之所以粮食十连增,最重要的保证是过去十年不断地加大农业支持和保护,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当前中央针对农业基础仍然非常薄弱的现实,明确提出公共财政一定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地讲,要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同时下一步国家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粮食生产大县扶持力度。特别是,下一阶段中央提出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的合作金融,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城镇化绝不是赶农民上楼

近年来,工业和城市的污染继续向农村转移,农村地区三废排放量和污染量呈加倍增长的趋势。例如,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强度高、流失量很大,耕地地下水受到污染,局部地区重金属的污染进入集中多发期,饲料、农膜使用量非常大,污染加剧,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发展造成新的污染,面广量大。农村的环境普遍在很多地区是脏乱差,生活垃圾露天随意堆放,生活污水全部直排,农作物秸秆65%以上没有被有效利用。农村生活燃料当中,清洁能源占的比重非常低,各种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工业的点源污染造成农村的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大气浑浊。这些污染直接危害农业生产,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农村人口中由于水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明显上升,而且是显著高于城市;农村污染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