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以现代农业支撑新型城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1747
核心提示:四川蒲江通过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在当前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通过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思路。
四川蒲江通过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在当前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通过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思路。

蒲江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启示主要有三:城乡共赢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关键;四大途径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核心;三位一体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要点。

我国当前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差距仍很大,“三农”问题依然很严重,如何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这就意味着,如果能以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述难题将得到破解。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通过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的成功案例。四川蒲江县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蒲江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四川蒲江县是隶属成都的一个30万左右人口的丘陵山区县,该县没有能源与矿产资源,也没有什么大工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农业县。但是近年来,蒲江县的发展却令人刮目相看。

2013年,全县经济总量为76.76亿元,人均GDP达33144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6%、15.6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84万元,城镇化水平达33.9%,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6.2%、14.5%、1.19%,表明蒲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大,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不低,但城镇化水平仍不高,并且增幅不大。蒲江三次产业比重为18∶49∶33,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约为34∶35∶31,表明该县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还比较协调。

蒲江发展的理念与思路是:生态为基,农业为本、统筹为纲,通过现代农业的兴县战略,推进产村一体、产业一体、产城一体和城乡一体,实现整个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和科学跨越。

蒲江现代农业对城镇化的支撑,首先体现在现代农业的功能拓展和产业链延伸对城镇化的支撑。蒲江之所以能以农业富民兴县,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农业不局限于单纯的种植和养殖,而是在此基础上在空间上不断地拓展农业功能和延伸产业链。以蒲江著名的茶业品牌——雀舌为例,经过多年的打造,不仅做到了产业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产品品牌化,而且茶产业功能不断拓展,茶产业链不断延伸,他们将茶文化作为载体,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以生态茶园观光、茶事活动体验、特色餐饮品尝、现代茶庄经营、茶叶展销贸易、名茶文化感受等为主要内容,集生产与加工、生态与休闲、营销与品尝为一体和产城一体的现代茶产业综合体,既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打造了特色城镇,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

蒲江现代农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也体现在现代农业的田园生态理念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这可从该县的副中心——寿安城的建设与发展实践得到印证。寿安是蒲江的一个中心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在寿安新城的打造过程中,该县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现代农业的优势,将田园生态和现代休闲的理念融入新城建设中,通过农业的生态循环、精深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商贸服务,支撑寿安新城的发展,既实现了农业产业的“优一强二拓三”和联动发展,又打造了田园生态、环境优美、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新型小城市。

蒲江现代农业对城镇化的支撑,还体现在蒲江的现代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体现为蒲江经济社会中的三个70%现象,即:蒲江以第一产业为统计口径的农业占全县GDP的比重为19%,但是,如果将“接二连三”的农业也考虑在内,其比重则要占全县GDP的近70%;蒲江从事一产农业和“接二连三”农业的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达70%左右;蒲江农民收入中来自一产和“接二连三”农业的比重达70%左右。

蒲江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城乡共赢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关键。在中国,农业与城市或城镇化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农业剩余支撑城镇化发展阶段。这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状况,在这一阶段,农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主要体现在:没有农业的剩余,就没有二、三产业和城镇的发展,农业的剩余主要是劳动力和农产品[0.72% 资金 研报]的剩余,这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我国现在已经走过这个阶段,我们现在不是缺少农业剩余,而是农业剩余多的问题,如农产品卖难,农业劳动力转移难。二是牺牲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阶段。即通过城乡二元体制,扭曲城乡资源与要素配置,放缓农业、农村与农民发展,以此来支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发展,这种模式在短期内尽管能获得工业和城市的较快发展,但“三农”代价很大,长期下去,经济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与矛盾会不断积累和加重,因而是不可持续的道路。三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阶段。这种支撑必定是城乡互促共进的过程,这种支撑不仅仅是第一产业农业的支撑,而应该是“接二连三”、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的支撑,是产业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城乡共赢的现代农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

四大途径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核心。一是农业产品供给的支撑。主要是两大类产品的支撑,一种是景观性农产品。很多农产品本身就能成为城市的景观,比如花卉、苗木等,既属于农业范畴,又属于生态范畴,这些都是提升城市品位与品质不可缺少的。第二种是食用性农产品。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是现代城市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二是农业产业延伸的支撑。除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外,农业向精深加工、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的延伸,也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三是农业功能拓展的支撑。农业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的拓展不仅可以成为城市的产业,而且可以成为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和谐、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四是农业生产要素的支撑。首先是土地要素的支撑。没有土地的非农化,城市就没有空间发展。其次是农业劳动力的支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城市二、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三位一体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要点。一是产业一体。关键是要通过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农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本质上就是向城镇的延伸,这也是产城一体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功能一体。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农业多种功能的拓展必须渗透到城镇发展中,要使城镇成为农业多功能拓展的载体,城乡才能实现共赢。三是城乡一体。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做不到城乡共赢的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要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必须推进城乡联动与配套的制度改革,核心是改革与城乡户籍制度紧密联系的公共权利制度和财产权利制度,赋予城乡居民平等的公共权利和财产权利,并且将这两种权利与户籍制度相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城乡共赢的现代农业对城镇化的可持续的支撑。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