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智慧应用 » 应用资讯 » 正文

探路者“点亮”移动健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0  来源:健康报  浏览次数:1216
核心提示:相较于市场机制运作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跨越式发展,医生个人在互联网“海啸”中的行为方式快速转化,包括政府及大型医疗机构在内的主流医疗健康行业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动作才刚刚起步。
  • 应用领域:智慧医疗
下载一款健康应用,根据患者好评度用手机选取心仪的医生完成挂号、约好时间,带齐病历资料去医院看病,再用手机扫一扫就可支付费用。

医生在手机上开辟科普咨询阵地,用零碎时间以专业的解答赢得患者“点赞”,重构名医成长路径,创立新型医患交互模式。

根据健康应用储存的海量数据,推演出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或关联可能,结合个体情况推送健康提醒,让保健服务近在身边……

这些图景不是对未来的前瞻,而是真切地发生在你我身边。互联网与传统医疗健康行业碰撞、融合,派生出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正以全新的模式给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带来变革。这种模式的初生之路走得如何?未来又在哪里?记者走访了多位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创业者,以及政策制定、法律界等相关领域专家,记录这一行业的发展与困惑,引发各方对于这一行业的关注。
看病、科研掌上解决

去年11月的一个下午,在北京市一处住宅小区的一套三居室里,“杏树林”的10多位工作人员正在互联网上处理各类信息,创始人张遇升则和记者聊起了他的公司。

“在现有逻辑下,破除医院结构很难,而移动医疗则可以作为破除时空阻碍的一种力量,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提高医生工作的效率。”张遇升说,自2011年“杏树林”成立至今,已经推出了“病历夹”“医口袋”“医学文献”和“大话医学”4款产品,相当于医生手机里的病历本、医学杂志以及医学资料库。

“‘病历夹’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记录、管理和查找病历资料,为医生建立一个安全存储病历资料的云空间。与病历储存在医院病历系统里不同的是,应用这个软件,病历可以跟着医生走。”张遇升说,2013年,该公司开发出医学词语语音识别系统,大段的医学术语和病历记录常用语可以语音输入;目前正在开发影像识别系统,未来通过拍照,就可使一张化验单在手机上体现为数据信息。截至目前,仅“医学文献”已覆盖了国内10%左右的医护人员。

如果说“杏树林”是以医生为用户群,那么“春雨掌上医生”则主要服务于患者。

“我们就像一个闯入医疗领域的野孩子。”“春雨”创始人张锐是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业鲜有的几位毫无医学背景的创始人之一。“当前社会注意力集中在高端医生,而‘春雨’主要面向30岁~35岁主治以上医生,定位是‘轻医疗’,即那些不足以构成让患者去医院却实实在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张锐说。

在采访期间,记者应邀下载了“春雨”应用程序,并提问“幼儿湿疹怎么办?”很快就在线上得到医生回答。张锐告诉记者,当前“春雨”已有实名注册医生8000余名,每周活跃医生3000余名,记者的提问会同时推送给医生,而医生则通过抢答的方式进行回答,并获得一定报酬。

事实上,“杏树林”“春雨”只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浪潮中的一滴水。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现阶段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已达2000多款,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的包括“好大夫”“掌上浙一”“紫藤皮肤医生”“大姨吗”等。除此之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企业更是数不胜数。据估算,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23.4亿元,预计2017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25.3亿元。
主流机构开始“试水”

相较于市场机制运作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跨越式发展,医生个人在互联网“海啸”中的行为方式快速转化,包括政府及大型医疗机构在内的主流医疗健康行业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动作才刚刚起步。

“12320”是原卫生部2005年12月开始在全国启用的政府公益热线。全国“12320”管理中心主任崔颖说,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目前“12320”也开通了微博、微信和手机短信服务,建立了立体交互平台。在各类服务中,网上预约挂号服务量位居首位,健康咨询以及投诉举报等服务需求紧随其后。目前,“12320”微博粉丝已有500多万人,微信用户1万多人。

浙江省推出的“网络健康教育馆”,则迎合了信息时代的公众需求。“网站开设了多个服务专栏,包括各类健康教育信息、健康测评、在线咨询等。网站聘请了省内各大医院53个专业领域的185名专家,确保24个小时内回复提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爱卫办常务副主任胡伟告诉记者,2011年该网站的日均点击量只有300多次,而今年已达1万次,目前网站链接的4个新浪认证微博,共有超过10万名粉丝。

用户量已突破6亿的微信则给了主流医疗机构“试水”的机会。今年年初,北京市开始着手建立市属大医院的微信矩阵。根据初步部署,21家市属三级医院将逐步建立自己的微信平台,并对外推出相应服务和宣传信息。截至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9家医院已经搭建了“微官网”,可提供预约登记、查看化验单等服务。

在通过移动设备实现远程诊间会诊方面,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也已先行一步。目前,福建省人民医院,湖北省博爱医院,北京市延庆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在试点这一功能。作为这一功能的第三方运营商,北京健康之路众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万能表示,健康之路的工作是帮助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生建立沟通环境,真正把诊间会诊的各利益相关方“跑通畅”。
或将颠覆传统医疗模式

未来,在线健康教育、可穿戴设备、医疗信息在线查询,无疑会打破实体高墙,让健康资讯唾手可得;移动“病历夹”、集成式医学指南和文献汇总将使医生行医更加轻松高效;在线疾病咨询、患者在线管理则会突破时空阻隔,颠覆当前医患沟通模式。在采访中,虽然各方都坦承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阻碍,但对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健康医疗行业仍充满遐想。

张锐直言,“春雨”要做的是“智力的淘宝”,医生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医生的评价标准也主要通过患者给予的好评、差评而定。而网络能提供给医生的则是巨大的用户数量,未来医生可以在“春雨”上开通“空中医院”,实现病例资源的个性化富集。

对张遇升而言,“杏树林”未来的发展目标则是成为“最为权威的掌上临床决策支持工具”。“现在我们的医疗行业还是‘大医院小医生’,而未来随着自由执业的推动,‘大医生小医院’的理念也许会到来,医生手机里带着自己病人的所有资料,不必担心病人的流失。”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金昌晓则认为,移动健康平台建设和深挖应用意义重大。“以北大三院为例,当前医院门诊楼每天人流量约2.7万人次,生殖中心客流量约1万人次,如果能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平台将服务和信息发布整合,将可以节约出大量人力,切实为患者服务,真正改变病人就医体验。”

在张万能看来,数字化医疗卫生健康平台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极大减少了流程内耗,未来以移动设备为载体、以诊间立即会诊为代表的“轻会诊”完全可以承担起轻症的会诊任务,而传统的会诊模式则可以用于手术直播或者医务人员间的观摩学习。

张万能透露,他的公司正在致力于研发单点管理、多渠道发布的应用软件。这意味着,未来医生或者医疗机构通过单个软件发布单次信息,就可以覆盖到各个所需的数据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关键词: 移动健康 数字医疗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