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物联网 » 政策动态 » 正文

湖北省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1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次数:3084
核心提示:《湖北省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 政策属性:地方政策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年)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1月10日
湖北省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年)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特定物体与网络及存储集控系统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自动控制,以实现对特定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关于印发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3〕1718号),结合湖北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年限为2014—2017年。

一、发展现状

我省科教资源丰富,在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如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智能信息处理、微芯片设计、信息安全、遥感遥测、通信、微纳加工、光机电一体化等,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创新型企业和人才队伍。在物联网基础研究方面,省内有关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已在立体数据采集、微机电系统芯片传感技术、信息处理、可信移动互联网络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光电实验室(筹)、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卫星定位与导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网络重点实验室、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可为湖北省的物联网发展提供从传感技术、识别技术、通信和网络、基础软件到安全保障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在以无线传感、光纤传感为代表的物联网传感领域,有理工光科、四方光电、华工高理、东方微磁、兴勤电子等典型代表。

在二维条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感知及应用领域,有矽感科技、华工图像、精伦电子、武汉安通、武汉天罡、709所等企业,已经开展了医药物流、智能交通和身份证管理等应用示范。

在智能卡领域,武汉天喻可以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在物联网制造装备方面,华威科开发了业界领先的柔性化、模块化、系列化的RFID标签制造装备,泰通卫星开发并规模生产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超高频立体标签。

在空间信息领域,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全国第一个“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集聚了中地数码、立得空间、武大吉奥、卓越科技、光庭导航、武汉依迅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

省内物联网企业已经在智能变电站、城市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视频监控、制造业流程信息化、环境监测和管理、物流车辆监控调度、食品药品可追溯等领域成功实施了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

目前,我省在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发展路线不清晰、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加快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物联网发展作为湖北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四化同步”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牵引,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以满足信息消费需求与扩大应用为抓手,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合理规划布局,加强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物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网络建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三位一体”原则。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构建下一代信息网络,形成高技术、低成本、广覆盖的物联网基础承载网络体系;坚持应用为先、以用促产,组织实施物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参与,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标准、汇聚人才,蓄势向外拓展,推进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

2.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政府顶层规划、资源整合、政策制定、服务企业等功能,营造优良支撑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鼓励探寻适宜商业模式。

3.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引导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物联网发展定位,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物联网持续健康发展。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强化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商业模式创新,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侧重推广成熟的物联网应用。

4.坚持内源型发展和外引型发展相结合原则。注重内源型发展,鼓励省内现有企业勇于创新,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相关信息技术企业进入物联网产业领域;创新合作机制,主动开展跨区域技术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物联网领域优势企业与研究机构来鄂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产业化及市场拓展。

(三)发展目标。加强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制造、网络集成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扩大物联网推广应用,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力争到2015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到2017年,全省物联网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企业培育。力争到2015年,培育2—3家省内物联网龙头企业进入国家骨干企业梯队;到2017年,集聚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产业带动性与行业影响力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5—7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

——技术研发。力争到2017年,物联网企业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20家,物联网领域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累计总量达到1000项。

——人才支撑。力争到2017年,累计引进和培养物联网创新团队50个,其中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领军人才10个,初步满足我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需求。

——示范应用。力争到2017年,累计在重点领域实施示范应用工程50项以上,规模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并推动一批企业进军省外市场。

三、主要任务

通过政策支撑、创新驱动,积极实施“4334工程”,全力突破四大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发展三大重点产业领域、积极构建三大产业公共平台、重点推进四类试点示范工程,创造和拓展有效应用市场,抢占和攻克关键技术制高点,打造和完善物联网产业链。

(一)全力突破四大核心关键技术。

1.智能传感器及芯片技术。重点围绕实现传感器多应用场景、多功能、“无缝”接口等智能化特性,微纳传感器与放大/处理电路的集成化,形成硅基微纳传感器批量化制造能力等,研究智能传感器设计、智能传感器芯片制造、智能传感器与芯片的封装与集成、多传感器集成与数据融合、智能传感器可靠性等技术。

2.物联网标识、管理与安全技术。重点围绕实现物联网信息溯源、信息分类、信息监测管理等控制和管理功能,增强标识对象的信息私密性和行业应用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等,研究超高频、微波无线射频识别,支持多应用的自主化标识管理平台和网关,面向物联网规模发展及业务创新的标识体系动态扩展机制等技术。

3.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重点围绕实现不同物联网应用平台的互联互通、通用访问与统一服务获取,实现海量物体互连、端对端连接、可测量性和互操作性,实现物体无缝和透明接入等,研究面向服务的物联网传输体系架构、物联网通信技术和适用于固定、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组网,基于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的新型智能网络传输、传感网与无线局域网融合等技术。

4.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围绕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支持反馈控制物联网行业应用,支持物联网跨平台、跨行业应用,实现服务和应用之间的协作和交互等,研究物联网感知数据与知识表达、物联网智能决策、物联网跨平台和能力开放处理、物联网开放式公共数据服务应用等技术。

 
关键词: 物联网 发展规划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