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24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TU-T SG17全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OID在物联网中应用指南”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并提交了第一版国际标准草案。
本次会议上,来自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中兴通讯、中国电信、电子标准化院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本次会议。电子标准化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吴东亚博士全程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中兴通讯公司代表合作,就“OID在物联网中应用指南”国际标准立项提案进行了陈述和答辩,并按照会议意见,修改、完善和补充了相关文件。
“OID在物联网中应用指南”是首个由中国提出的、物联网标识方面的国际标准提案,是我国产学研用各方面力量合作的成果。标准中提出了基于OID的物联网标识体系总体建设方法,涵盖标识机制设计、解析系统建设和分布式服务器部署、分层管理机制建立等内容,将用于指导全球范围物联网建设中有效采用OID技术快速有效地建立物联网标识体系。该标准的成功立项是我国对于国际物联网标准化的重要贡献。
OID(Object Identifier,对象标识符)是由ISO/IEC、ITU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提出的标识机制,用于对任何类型的对象进行全球无歧义、唯一命名。OID具有分层灵活、扩展性强、可兼容现有标识机制、已应用于多个领域、技术成熟、管理机制清晰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医疗卫生、网络管理等领域,截止到2013年12月,国际OID树中已有891,938个顶级OID标识符完成注册。近些年,随着物联网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急需对种类繁多的对象进行标识管理和信息交互,OID受到进一步关注。经分析,从管理机制、技术优越性、技术成熟度、应用推广、国际、国内标准化等各方面情况来看,OID是针对物联网标识管理最有优越性的方案。
根据原信息产业部文件的批复,我国于2007年组建了“国家OID注册中心”,设立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管理“ISO分支”和“ISO-ITU联合分支” 下的中国OID分支,负责国内OID注册、管理、维护和国际对口工作。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国家OID注册中心建立了我国OID标识分配方案和注册管理体系,研制开发了OID注册解析管理系统,先后为国内一百余家行业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分配了136项顶层的OID标识符,不仅涵盖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医疗卫生、金融认证、食品追溯等众多行业领域,还包含了RFID、传感器网络、二维码等物联网领域国内领军企业和组织。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密码局、卫生部信息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等部委级应用单位均已经成功申请并采用OID标识。
2014年1月9日,由国家OID注册中心主办的OID发证和合作协议签署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为2013年申请OID的单位颁发了OID证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追溯酒品信息中心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五家有代表性的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OID国际国内标准化、解析系统建设、应用推广等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国家OID注册中心和各方面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渠道,将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分布运行、安全可控、国际兼容”的标识体系,成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满足各行业领域、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需求,更好地实现我国信息资源的自我管理和利用,保障我国信息安全,维护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