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家智库|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专家智库 » 专家 » 正文

史其信: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21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网  作者:史其信  浏览次数:1641
核心提示:史其信:我们国家的战略问题,实际上我感觉,特别是高科技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这次物联网国家是非常重视,表态和参与包括力度都是有史以来很可观的。

以下为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在联盟活动上的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我们这次关于物联网方面的高层论坛并谈谈智能交通的发展。

今天,我主要讲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个关于物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

第二个就是物联网推动智能交通的技术发展,

第三个是物联网的概念和它的网络架构,

第四个是城市交通传感网络和它的应用,

第五个车联网。
现在提到车联网,是今后发展方向和前景。最后介绍关于国家当前关于车联网的有关的相关部署。

我们国家的战略问题,实际上我感觉,特别是高科技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这次物联网国家是非常重视,表态和参与包括力度都是有史以来很可观的。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说明我们国家把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已经提到了政府国家的层面。

在这之前温总理到无锡考察,所以在无锡成立了国家的传感网络基地,传感中心。而且在参观技术研发中心的时候也提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IT技术结合起来。

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络发展。

第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传感信息中心,提到了“感知中国”。

特别是在去年年底,在人民大会堂发表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讲话里面又一次特别强调“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进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关于物联网实际上大家差不多一年来都在都在研究,我在这里不详细说了,但是物联网实际上,有的说是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具体来说我认为物联网实际上是使得人和物、物和物之间能够对话,能够建立在网络情况下使得我们无处不在,泛在的一种环境下。在这个环境的支撑,实际上要有大量的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关于物联网就是展示物体信息生命形态的环境和平台,并且将这一生命形态和物理实体生命形态动态关联起来,进行对话和交互,由此给物体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智慧。物联网将是一个以人为本,以物为中心的围绕地球表面的巨大的革命性的神经体系,是人类为物的信息生命形态的社会整体记忆是物的信息生命世界和神经系统和活动平台。这个解释可能更抽象一点,但是我想通过时间和今后我们技术的发展和大家的感知,可能对这个意义的深刻程度就越来越感觉到它的意义所在。

作为战略来讲,很多国家都把物联网作为它们的国家强化基础和战略发展的计划进行实施。比如说美国,特别我强调的,国防部最近提出了一个叫做“智能微尘”这么一个重要的国防计划。这个计划实际上它是说把传感器做的非常微小,然后在天空中可以感知到周边各种现象的发生。如果说一个传感器能够形成这么一个非常小,而且它感知到周边各种情况,我们想一想,我们会处在一个非常互知互感的一种环境下,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物和物、人和物之间的沟通。

所以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物联网的技术发展,美国就把高端计算和高端应用集成全力想能够达到全球领先,并且把“智慧地球”作为企业战略贯彻到国家里面。
 
同样欧盟也是这样,欧盟它是在2009年的6月,就制定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包括《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而且拿出了相当大的资金来投入到物联网相关的技术研发。

再看一下日本,日本比较早的提出了泛在社会的一个概念,尤其是在2009年的3月,日本总务省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说它们要在3年的数字日本创新计划里面,包括了“不撞车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

韩国也是很早部署了泛在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力争要在全球最优最先的建立第一个泛在社会。
   
我在这儿给大家讲,北京,我说了,我们全国真正严重大拥堵是两次:

第一次是80年代中后期,我们当时汽车保有量并不多,但是我们的人流多,我们当时的改革开放政策执行以后,大量的人流、物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机动车也在发展,但是速度没有那么快。所以当时的交通拥堵,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解放以后到改革开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造成的。 所以从那儿以后,大量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修路架桥。在当时机动车发展并不快的情况下,通过修路架桥,缓解了一部分交通问题。

但是好景不长,不到十年,在90年代后期,第二轮全国性的交通拥堵爆发,首先在北京,主要原因是北京机动车发展太快。 1997年北京是达到100万,后来不到四年多就是200万,后来不到三年就300万,后来不到两年就400万。据说现在北京市每天上牌的车辆是2000辆,前两天吃饭,现在他们说现在不是2000,是5000。5000辆是什么概念?一天5000辆,十天就是5万辆,一个月15万辆,一年就是100多万辆。这个速度谁受得了?

所以从北京开始到上海、广州这些特大城市,现在到郑州、武汉、济南这些省会城市。前两天我到四川阆中,是一个古城,我三年多去了一趟,觉得那城市很好,去享受一下。结果这次再去,整个县城乱哄哄,车特别多,本来县城路不宽,现在车也发展很快。大家想想,从90年代,2000年左右到现在十年工夫,已经波及到县级城市了。所以我们赶快要采取措施,物联网在这一点是可以做到,能够缓解或者保证畅通。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