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园区快讯 » 正文

保定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1  来源:科技部  浏览次数:2934
核心提示:保定高新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初期批设面积12平方公里。2003年4月,以科技部批准设立国家级新能源基地为标志,成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领域的高新区。2006年,保定市委、市政府提出发挥高新区优势、打造"中国电谷"(即建设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为核心,以输变电、节电、储电、电力自动化为基础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群)的战略构想,全面确立了以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一、基本情况

保定高新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初期批设面积12平方公里。2003年4月,以科技部批准设立国家级新能源基地为标志,成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领域的高新区。2006年,保定市委、市政府提出发挥高新区优势、打造"中国电谷"(即建设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为核心,以输变电、节电、储电、电力自动化为基础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群)的战略构想,全面确立了以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08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区发展的意见》,大面积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形成"以国务院批准区为核心、托管两乡、共建一园"的空间格局,实际控制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辖两个乡、一个街道,共34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10万。

二、重点工作

近年来,在科技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保定高新区坚持 "特色立区、项目强区、科技兴区、城建亮区"战略举措,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创新驱动、彰显特色"发展方针,着力抓好"五个创新"(开发模式创新、融资模式创新、招商模式创新、土地利用和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四个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电谷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引领北部新城发展力全面提升、拉动全市经济的牵引力全面提升),努力壮大中国电谷,全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稳步向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迈进。近期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国家级高新区评价,保定高新区在88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23位,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排名第5位,成为保定市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优、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化新城区。

(一)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不断发展

2000年开始,保定高新区开始打造新能源与能源设备特色产业集群。2003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保定新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保定新能源及智能电网装备产业规模与质量进一步提升,步入集群化发展阶段,形成了光伏发电装备、风力发电装备、新型储能装备、高效节能装备、输变电和电力自动化装备等六大产业体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平台和产业聚集优势。

目前,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保定高新区凭借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的支撑,持续领跑全市经济发展,同时积极推进低碳新城建设。在全国科技工业园中,保定新能源产业选项独特,新能源集聚与发展平台优势明显,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高度评价与支持,"中国电谷"(保定新能源产业基地)已获批准9个国家级基地称号,包括: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国家出口创新基地、国际合作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正担负起中国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制造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的重任。

但是,2011年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走缓、国家宏观调控加紧等极其复杂的大背景下,受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双重影响,保定高新区新能源与能源装备产业经过第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后,近两年发展速度趋缓。面对发展困境,保定高新区适时调整发展策略,积极应对产业危机,有望于今年走出行业阴霾,实现新能源产业的新一轮快速增长。

(二)创建了特色产业集群

2013年7月,保定高新区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列入国家首批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具有鲜明的技术创新特色和产业聚集优势。目前已形成了光电、风电、新型储能、高效节能、智能输变电和电力自动化等六大产业体系,光电、风电、输变电产业国内领先优势突出;英利公司、天威集团、国电联合动力等骨干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著,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聚集,企业数量近300家。光伏产业具有国际影响。龙头企业英利集团,建成了世界领先的全产业链多晶硅电池生产体系,201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超过2.3吉(G)瓦,同比增长40%,跃居全球第一,并且在近两年激烈的行业整合中占据了明显竞争优势,2013年预计销量达到3.3G瓦,再次成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风电产业体系完备。风电产业园涵盖风电整机、叶片、控制系统等关键环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龙头企业国电联合动力公司2012年跃居中国风电整机行业第二位。输变电等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以世界著名的超大变压器制造商天威集团为龙头的输变电产业,以风帆为龙头的新型储电节电产业,和以三川电气、宇能电气、天河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凸显了中国电谷的"电"字优势。

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中,国家将在政策支持、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必将推动保定高新区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火炬计划重大项目为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600万元,第二批项目已经立项,第三批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

(三)创新资源不断汇聚

保定高新区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打造并提升创业孵化的硬件环境,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建立了对企业分类指导、分级培育和全方位服务的创业孵化体系,即"孵化器--加速器--企业自主发展专业园区"三级孵化体系,使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找到适宜的发展环境。目前,保定高新区孵化器、加速器已建成场地面积35.9万平米,其中:10万平米的火炬园与软件园早已售罄,入驻企业81家;刚刚建成的14万平米的大学科技园正在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正在建设的12万平米的电谷创业园进展顺利,年内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投资6亿元、建设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电谷科技中心使园区孵化器面积年底达到60万平方米,实现孵化规模、水平的全面跃升,解决中小微企业无法供地的难题,有力助推创业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

截至目前,保定高新区共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技术中心,25个高新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还拥有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和各级专业研究所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获批多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今年以来,保定高新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又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正式启动。华电、河大、农大、金融学院和软件技术学院五所院校入驻,创立了一园多校、联合创新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电谷"又一自主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二是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多角度合作模式。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英利集团、国电集团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组建了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华电、河大与英利联合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光伏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是光伏发电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依托英利集团建设的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科技支撑项目、"973"、"863"等多项科技项目。国电集团建设的风力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四是国家级新能源检测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风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获得国家能源局授牌,并成功试运行;中科院国家光伏检测实验室交付使用,对我区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巨大的的促进作用。

(四)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保定高新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立区之本,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首先要抢占人才制高点"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创优人才环境,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发展吸引人才、以政策保护人才、以环境留住人才。生力公司菲律宾专家甘伟康、三菱公司日本专家矢部洁、赛锡科技德国专家翰宁o施拉德先后荣获河北省燕赵友谊奖。英利集团宋登元成为保定市唯一一名入选河北省首批"百人计划"人选,华仿公司胡建宏、高新区小学高慧娟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科诺伟业公司武鑫等多名同志入选"保定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人选。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高新区保定市唯一一家"河北省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单位"光荣称号。

三、2014年工作谋划

2014年,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工作部署,积极响应国家高新区"武汉宣言"(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宣言)号召,坚持"高端、创新、转型"发展路径,着力推进"三大突破"(发展空间新突破、招商引资新突破、转型发展新突破),强化项目引领、提速新区布局、完善创新体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向以产城融合为特征的城市新区转变,以新能源为主导产业的较为单一产业结构向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由单纯的城区经济的支撑点向拉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引擎转变),全力打造保定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创新驱动发展的"孵化器",加快建设"国内一流、中部领先的创新型特色园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用十年左右时间晋级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用二十年左右时间建成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孵化器"、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高端技术人才的聚集区和低碳文明生态的科技新城。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