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试点城市 » 正文

西城区:“全响应”创造城市美好生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1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1845
核心提示:在刚刚发布的全国首个地方版社会建设指数报告《中国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中,西城区社会建设指数以90.88分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这一成绩,得益于西城区“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
“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

在刚刚发布的全国首个地方版社会建设指数报告《中国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中,西城区社会建设指数以90.88分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这一成绩,得益于西城区“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近年来,西城区秉承“服务立区”的理念,充分利用辖区丰富优质的公共资源,创新构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推动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稳步向前。买菜先看菜价大屏幕,遇到困难可以拨打楼门长的PDA,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事项……“全响应”作为西城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理念创新

全面构建“全响应”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


亮点: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街道统筹为重点,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

“三里河三区38号楼周边的垃圾一段时间没人清运。”西城区月坛街道楼门院长信息沟通系统平台上出现一条留言,留言者是三里河三区38号楼楼门院长。终端监控人员看到后,直接转发至街道城建科。随后,城建科联系环卫部门,开始清运垃圾。第二天,三里河三区38号楼楼门院长又传来一条信息:“垃圾正在清运,感谢你们。”在月坛街道,2000多位楼门院长家里都装上了类似机顶盒式的楼门院长信息系统,楼门院长反映居民诉求只要拨打相应电话,机顶盒就能将语音转化为文字上报至街道有关部门。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其目的就是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构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以往社会服务由政府单方面管理的模式,不断探索政府与群众全程互动、良性循环的新机制。

“全响应”的实践就是着力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街道统筹辖区发展为重点,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多元主体积极响应社会需求的工作体系,强调党委和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群众等均作为社会建设的主体,在社会责任和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信息互通共享,行动协同联动,相互信任合作,形成多元共治理的工作格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强调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应该是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去开展,在做某项工作时,应该多听群众的意见,多考虑基层,全面感知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以服务为核心强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通过网格加强对地区的人、地、事、物、组织的管理的思路,把网格作为服务民生需求、加强城市管理、动员社会参与的最小单元,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贴心。

以街道统筹为重点强调街道作为社会服务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融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员、工作和资源的统筹,凝聚民生合力。

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强调的是政府部门之间打破信息壁垒,加强协同联动,解决民生问题。

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强调的是响应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构建社区为民服务、街道统筹发展、职能部门协同合作、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驻区单位资源共享、社工队伍专业服务、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会领域党组织引领创新等8条响应链,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地服务民生。

机制创新

着力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

亮点:
强调需求导向,推行“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加强信息整合,搭建“五位一体”、“四级联动”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强化街道统筹,“条”“块”结合集成各方力量和资源;动员社会参与,激励引导多元主体服务民生;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社会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西城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通过创新和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牢牢把握服务民生的目标要求,重点推动五方面的工作。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