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处南疆边陲,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带来了秀丽的风景,也带来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发展极不平衡等难题。然而,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的数据不断翻番,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势头,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台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企业不断创新,两化融合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广西的两化融合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目前的现状如何?在工业经济规模破万亿元后,两化融合工作如何向深度推进,以促进“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翻一番目标的实现?带着这些问题,日前,《中国电子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分管两化融合工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委副主任兰红星。
信息技术助力工业
记者:近年来,广西一直努力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并于2009年出台《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明确了广西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的近期目标(2012年)、中期目标(2015年)和远期目标(2020年)。为什么如此重视两化融合,政府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兰红星:两化融合对于广西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它推动着广西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也是保护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工业做大做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减排,都离不开两化融合工作。因此,广西一直非常重视两化融合工作。
我们相继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方案》(2010年~2012年)、《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国际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广西两化融合工作指南》等。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汇编了《第一批两化融合推荐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 电子信息节能降耗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推荐目录》,从政策上引导和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以专项资金支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2010年和2011年,自治区工信委、自治区财政厅正式下达两化融合项目91项,总投资14.81亿元。覆盖了制糖行业、有色金属、冶金工业、石油化工业、机械装备业、汽车制造业、电力工业、建材工业、轻工纺织等自治区主要产业。
启动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建设和两化融合门户网站建设。组织两化融合现状调研专家组,在全区范围内实地调研了桂林橡机厂、柳工、玉柴重工等21家企业,覆盖了除海洋工程外的17大产业,建立了《自治区十八大产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械制造相关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评测指标体系 (试行)》。
到2012年,机床、汽车、重型机械设备等工业产品电子信息化率将达到25%。传统产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等技术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60%以上。通过信息技术应用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5%,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5%等。
记者:我们注意到,广西两化融合工作广泛涉及制糖、汽车、工程机械、日化、制药等多个领域,并在企业生产的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请你介绍一下两化融合在部分领域的突出贡献?
兰红星:两化融合对促进广西工业发展的成效非常显著,而不同领域的两化融合工作也都有着鲜明的行业特点。
在制糖行业,围绕成品糖生产的主要过程,建设“糖厂无线局域网络监控信息系统”,“GPS糖料蔗砍运管理系统”、“压榨车间建设自控系统”等。目前,重点制糖企业90%以上实现了压榨车间自动控制,60%形成了完整的信息化生产调度指挥系统。通过支持“大宗商品中远期现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并服务于全产业链的移动电子商务,带动糖料蔗生产、食糖生产、销售及仓储物流等糖业交易全生命周期的生产、流通、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升级。
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了以玉林为总部,玉林、北京、常州三位一体的中央集权控制信息平台,提升供应链、客户价值链、特色精品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骨干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应用率达77%以上,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56%以上。桂林橡机企业随着 CAD、CAPP、PDM技术的应用,设计效率提高达50%以上,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0%。
在汽车行业,柳州市汽配行业ASP服务信息平台二期——— 汽车产业供应链协同管理信息平台,是以“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企业管理应用平台”、“区域汽配物流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汽车产业供应链协同管理信息平台”四个分平台为基础的综合性IT应用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整合柳州乃至广西的汽配企业资源,提升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78%以上,先进控制技术应用普及率达到55%以上,67%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实施了ERP。
在重要行业领域 (矿山、石化矿产、烟花爆竹等),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率70%以上。百色矿务局将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井下重要场所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监测监控,使事故隐患在第一时间得到安全、快速的控制与处理。广西金建华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集生产安全监视、治安保卫监控、信息化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形式,防止了违章生产及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此外,广西通过支持一大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技改项目,累计完成节能量1365万吨标准煤。
试验区、典型企业示范带动
记者:2011年7月5日,柳州市、桂林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目前,试验区的两化融合情况如何?政府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和支持试验区的两化融合工作?
兰红星:目前,柳州支柱产业信息化应用普遍。大中型企业70%应用信息化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在柳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化等流程型生产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到75%以上,CAX技术应用普及率在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40%实现了管理信息化,25%实现了产品设计研发和流程控制信息化,拉动提升了产业链上下游200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打造了区域领先的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和先进制造服务基地,建成了先进制造模拟工厂。
2011年,桂林市84%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包括ERP、精益生产、5S等方式在内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制造业企业72%应用了自动化技术,57%的企业达到了产品数字化,30%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中,骨干企业自动化技术、管理信息化、产品数字化等方面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了76%、96%和65%。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2%以上。
2010年~2011年自治区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支持两市项目共45项,项目总投资9.2亿元,项目扶持资金2543万元,占自治区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总额的46%;在汽车、工程机械、日化、制药等不同行业,工业物流、节能减排、电子商务、生产性服务业等不同领域,启动了40多个两化融合典型示范项目,有效推动了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
记者:目前,广西的两化融合工作主要围绕柳州市、桂林市展开,它们作为试验区将对广西两化融合工作产生怎样的带动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试验区和优秀企业经验的示范和推广,带动全区两化深度融合取得良好的成效?
兰红星:这正是我们希望做的事情。通过试点示范来总结经验,找出共性的规律,积极探索符合推动广西两化融合的道路。
通过柳州市、桂林市的两化融合工作推进全区各行业两化融合工作,带动广西其他主要城市进一步开展两化融合工作。
通过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带动全区的两化融合深入开展,确定两年内在全区创建信息化应用企业100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100家(简称千百工程)。为此,我们还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化示范企业和信息化应用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已确定105家示范企业和575家信息化应用企业作为带动者,助力“千亿元产业”的实施。
政企合力促进融合
记者:你认为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兰红星:经过了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广西已经逐渐接近两化融合的近期发展目标,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广西工业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应用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两化融合工作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推进力度不足的情况。一些地方缺乏长远规划,不同行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差异较大。二是两化融合投资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广西两化融合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三是推进两化融合的人才缺乏和机制不建全。相当数量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仅处于部分业务应用阶段,集成应用、业务协同基本没有开展。需要政策、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综合型人才,以及建全的工作机制,改变在经营管理、研发设计和营销分销环节的薄弱状况。
记者:要实现两化深度发展目标,广西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方面,有着怎样的举措?
兰红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广西推进两化融合,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拥有独特区位优势的广西带来了发展的良机。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也迫切需要两化深度融合。
因此,我们必须紧跟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潮流,探索和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思路举措,务实高效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加强对企业两化融合的统筹协调;加快规划实施,坚持示范带动,积极探索企业两化融合新经验;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改善公共服务,构建推进两化融合支撑服务体系;构建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机制,出台激励措施;努力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