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物联网|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物联网 » 政策动态 » 正文

“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0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网  浏览次数:3339
核心提示: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
  • 政策属性:地方政策
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智慧佛山”的发展目标,以“三着力一推进”为主线,大力培育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以“三网融合”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提高社会公共事业智能化水平,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深化和拓展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动企业走国际化经营道路,增强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兼顾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实行统一规划和分类指导,促进各区、各部门、各项目之间的协调发展,确保信息网络互通、资源共享,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2、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紧紧围绕佛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贴近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产业改造升级的现实,紧密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确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3、深化应用,务求实效。深化推进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区域和群体中的普遍应用。把“智慧佛山”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管理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以及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上,以应用效果作为衡量“智慧佛山”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

4、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融合作为整体,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以人民群众最需要、最关心、最受惠的工程为重点,率先突破,率先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和广泛运用。

5、统一规范,保证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强化组织,落实责任,加强监督。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防御,综合防范。

(三)战略定位

总体定位:到2015年,把佛山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四化融合”先行地、宜居宜商宜发展美好家园。

1、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及各类工业园区,重点主攻光电产业、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新医药、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精心培育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把佛山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具有世界重要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2、“四化融合”先行地。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基础,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国际化的融合。大力培育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的先行地。加快信息化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渗透,提高政府对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成为睿智的社会管理先行地。通过“三网融合”,广泛运用智能化技术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智能生活先行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成为国际化企业,成为经济国际化的先行地。

3、宜居宜商宜发展美好家园。加快信息化对城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全面渗透,不断整合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价值,塑造城市品牌,加快城市从规模扩张型向功能提升型转变,从生产交易型向消费服务型转变,从基本生存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最终将我市建设成为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环境优美宜人、政府廉洁高效的宜居宜商宜发展美好家园。

(四)发展目标

三年见成效。到2012年,培育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断增加。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物联网产业初具规模,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和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建设示范工程基本建成,民众的网络化、数字化生活更加丰富,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成效显著,“智慧佛山”初见成效。

五年大跨越。到2015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培育形成若干个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引领佛山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物联网产业形成规模。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覆盖整个经济社会领域的信息化体系较为完备。“三网融合”全面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移动化成为市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成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四化融合”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智慧佛山”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

1、深化“一个融合”——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高度融合。

2、实现“两个跨越”——实现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跨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跨越。

3、促进“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管理方式的转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

4、提升“四个水平”——提升互联网与物联网应用水平、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网络创新创业发展水平。

5、构建“五个体系”——构建“智慧佛山”基础信息网络体系、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社会民生事业支撑体系、企业国际化服务体系、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保障体系。

主要任务

(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最活跃、最具变革作用的技术类型,发挥着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1、培育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的新兴产业。

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把握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立足我市基础和优势,重点主攻光电产业(光电显示、光照明、光伏产业)、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电子信息材料)、现代服务业3个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新医药、环保、新能源汽车3 个成长快的新兴产业,精心培育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1)重点主攻光电、新材料、现代服务业。

——光电产业。力争到2012年,光电产业整体实现总产值1800亿元,2015年实现总产值3500亿元。

以佛山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主要平台,大力发展光电显示、光照明和光伏三大光电产业,推进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发展。依托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集成制造、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MOLED)国内领先的优势,大力发展液晶显示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两大光电显示产业。完善广东平板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液晶电视技术中心,创建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南海奇美、海信多媒体园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在液晶模组和平板电视产业规模上实现较大的增幅。围绕部省共建OLED产业示范基地、中国AMOLED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中显科技、彩虹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OLED产业发展,取得新型显示器件产业技术领先优势。到2012年,实现光电显示产业产值1000亿元。

以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加快省级特种光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建设。依托旭瑞光电、国星光电、昭信光电、佛山照明、欧司朗、雪莱特、篮箭电子、昌胜电子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外延设备、发光二极管(LED)外延芯片、大功率LED封装、LED照明灯具等产业链主要产品。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知名的LED技术研发和应用产品制造基地,并成为“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到2012年,实现新光源产业产值500亿元。

以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和广东薄膜太阳能产业基地为依托,实施“阳光屋顶计划”示范工程和“金太阳示范工程”,打造国际光伏示范区、风光发电与绿色照明示范区。加快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关键原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以美的集团、中建材集团、爱康科技、东兴风盈、仕诚塑料机械等龙头企业为重点,构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到2012年实现光伏产业产值300亿元。

——新材料产业。到2012年,新材料产业力争实现总产值1050亿元,2015年实现总产值1800亿元。

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电子信息材料3类新材料产业群。加大对华南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广东有色金属技术创新中心和广东五金技术创新中心等现有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的投入,完善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打造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公共检测平台和产学研新联盟等一批富有活力的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佛山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研发能力,在高明“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努力创建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到 2012年,全市现代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2015年产值超1800亿元。

坚持现代服务业与特色制造业深入融合、互动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包括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总部经济、会展及商务服务业。

金融服务。高标准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致力于吸引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培训中心、研发中心等后台机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及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总部落户,将其打造成为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援服务基地和国内金融创新实验区,努力把金融服务业培育为新的优势产业。禅桂新中心组团突出南海千灯湖金融高新区和禅城季华路一带金融资源的整合;顺德组团重点发展社区、县域金融;高明、三水组团突出为镇域及农村产业服务的区域金融特色,将我市打造成为粤港澳台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试点基地和重要的金融后台及外包业务基地。

现代物流。建立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服务珠三角、辐射华南的国内重要物流基地。充分利用佛山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设一批具备国际调配运作能力的物流园区,与广州共建南方国际物流中心。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和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推动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和跟踪技术在物流各环节中的应用,支持现代物流企业拓展网络服务体系,形成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物流产业群。鼓励发展以陶瓷、家电、金属加工、服装、食品饮料和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务。

软件和信息服务。加快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国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顺德)基地建设,突破提升工业行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重点支持计算机辅助研发和制造软件、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抓好面向中小企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支持重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重要支撑。

创意和设计。依托广东工业设计城和禅城创意产业园,打造华南地区创意经济集聚高地和中国工业设计名城。着重支持和引导创意设计企业围绕我市支柱产业,研究和探索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逐步构建创意设计产业链。加快推动工业设计产业集聚与创新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设计成果产业化。重点扶持发展数字内容、工业设计、文化传媒、动漫制作、创意产品研发、设计、咨询策划等高端行业。

总部经济。以佛山的优势产业为依托,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扶持综合实力强的本市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规模效益明显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总部企业。吸引国内外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落户佛山,通过总部经济促使产业链条向上、下游的高端延伸,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总部聚集地。

会展及商务。依托区位、产业等优势,培育一批知名会展,使佛山成为既有特色优势又与国际接轨的国内乃至国际知名会展城市。培育陶瓷、家电、有色金属、家具、花卉、专业机械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品牌会展,与广州联手打造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改进交易方式。重点推进乐从镇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建设,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经营模式,依托塑料、钢铁、家具、纺织等优势传统行业,建成2个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壮大电子商务服务业,逐步培育世界名牌。

(2)重点培育新医药、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医药产业。到2012 年,佛山新医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建成一个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和整体规模超过1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中医药综合实力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到2015年,佛山新医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50亿元。

以构建佛山中医药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建立完善的医药保健品制造和流通产业体系、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医药创新体系为基础,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品,加强产业协作和结构调整,发展和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实现佛山新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环保产业。到2012年,全市环保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到2015年力争突破1000亿元。

加快引进一批知名环保企业,大力扶持和培育已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环保骨干企业,鼓励其与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合资、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吸引其将成果在佛山本地转化。充分挖掘和用好现有产业基础,鼓励有条件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转入环保设备制造领域,实现环保产业的低成本扩张,快速造就若干从事环保设备制造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环保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相对完善的环保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平台,建立综合服务体系,使环保产业成为佛山市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创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试点城市为契机,落实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广东省《电动汽车行动计划》,大力扶持以一汽大众、佛山飞驰为主的整车生产企业发展液化天然气(LNG)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协助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究开发,推进新能源汽车测试场地、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以佛山照明、广顺电器、精进能源等公司为重点,加快开发锂电池、新燃料电池在内的各种新能源电池。整合资源,引导传统汽配生产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开展合作,培育发展我市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完善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对废旧新能源汽车电池加以回收利用。

(3)精心培育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物联网产业。至2012年,物联网企业达到100家以上,综合配套率达到50%以上,物联网产业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泛在网等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工业制造、公共安全、生产管理与控制、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管理、重大工程与活动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基本建立覆盖射频识别(RFID)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关键词: 智慧佛山 发展纲要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