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物联网|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物联网 » 政策动态 » 正文

“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0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网  浏览次数:3339
  • 政策属性:地方政策
充分整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网络资源,推进全市基础设施集约化、智能化,促进城市信息基础网络进一步向“高带宽、高承载、广覆盖”发展,强化各类网络和业务的全面融合和综合接入,建设海量信息的云计算中心,建成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居全国前列的智能城市基础设施,让“智慧佛山”的基础更为坚实。

(1)加快“三网融合”,构建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

大力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融合,通过技术改造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逐步实现“三网融合”。适时采用软交换、智能光网络、下一代IP协议(IPv6)等技术,以建设下一代互联网(NGN)、下一代移动通信网(NGM)、下一代数字电视网(NGB)和固定移动融合的业务控制网为重点,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网络,提高本地网络的信息交互能力,满足公众宽带接入要求,改善我市互联网使用环境。统筹规划电信、广电网络建设,加快网络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互联网、视频点播、网络教育等“三网融合”业务,普及数字视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数字点播、信息服务、互联网接入等数据传输业务。

随着“三网融合”、通信网络建设和有线电视改造工作逐步开展,到2012年,南海区全面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各项业务进入商用阶段,设备制造业和数字内容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全市宽带用户数突破200万,数字电视用户数突破150万,第三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5%,宽带用户接入速率达到10–100Mbps,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85%和81%,增值业务占数字电视业务收入比重超过35%,内容视频节目库存超过5万小时;拥有一批从事“三网融合”业务的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标准、制度。到2015年,率先全面实现“三网融合”,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监管体系,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全国领先。

(2)推进“U–佛山”建设,构建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打造无线网络城市群,建设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为数字城市运营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服务,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广佛同城效应。

统筹各类通信网络的建设工作,加强对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宽带网络、通信基站的规划和指导工作,将移动通信网络及基站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科学探索“U-佛山”的建设与运营模式,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市场运作、打造试点、带动发展”的方针,推进“U–佛山”工程建设。加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宽带网络之间的无缝衔接和高度融合,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大力推进无线网络的应用。

(3)促进公共设施智能化,构建互联互通的传感网络。

应用标准统一、先进适用的传感技术,根据实际应用和需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阶段,有计划地将各类感应器嵌入到城市的各类网络、管道和公共设施中,如电网、通信网络、自来水管、燃气管道、下水道、铁路、公路、河流、桥梁、隧道、街道、建筑物、公共场所等,并且与现有的互联网、移动网络融合起来,形成以互联互通的传感网为支撑的“神经系统”,利用超大规模的“大脑”——云计算中心,对城市的人员、事件和部件实施实时管理和控制,让城市变得可以感知、协同和创新,实现城市的智能管理和城市资源的优化。

(4)推动云计算中心建设,构建高速信息服务平台。

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平台,引入社会资源,创新运营模式,整合全市网络、软件、硬件和信息资源,建立云计算中心,构建“政务云”、“商务云”、“开发云”、“社区云”等重点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平台,用于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备份等,向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技术先进、灵活高效、标准统一、安全稳定、高度共享的一体化硬件设施、开发平台和软件产品服务窗口,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社区服务、产业推进、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领域的需求。

2、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提高公共事业智能化水平。

(1)以民生领域为突破,开创大众智能新生活。

基于高速的新型网络和完善的智能化城市公共设施,创新性开展各项应用,突破大众生活的时空限制,拓展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消费,丰富大众文化生活,使大众生活变得更加智能、便捷、舒适和多元化。

智能卫生。建立实用共享的佛山区域智能卫生信息系统。加快建设以佛山市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佛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佛山区域医院信息平台、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体的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以防控监测和应急处置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完成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任务,实现以市民数字健康服务、数字化医院管理、数字化防控处置和数字化绩效监测为标志的“智能卫生、健康市民”的建设目标,基本构建起一个以人的健康信息为主导的佛山区域卫生智能化体系。到2012年底,全市居民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可及率达到80%以上,实现全市居民健康信息“一卡通”,为全市居民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智能卫生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应用物联网技术完善市区道路、快速路及轨道交通的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旅行信息系统、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等业务子系统。加快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建设,普及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各类车辆上的安装和应用。市区交通诱导、交通控制、电子警察、出租车统一调度和停车场显示等系统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充分运用佛山市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交通监控平台、公安应急系统、各GPS运营公司监控数据共享平台等企业资源及其它行政和公共资源,构建技术统一、内容丰富的重点车辆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对全市城市车辆行驶进行统一标准监控和精确定位,以及对车辆发生的事件进行分类,完善信息采集体系,实现车辆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的采集精确化、传递网络化和监督管理实时化。

智能教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向高效纵深发展,提升教育信息化效益与水平,促进佛山教育快速进入“3e时代”,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和学习数字化。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变革教与学方式,加快校园数字化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深层次的共建共享。建设“数码学习港”,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公民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提升全民综合素质,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智能社会保障。推动市民卡工程建设,以实施“市民卡”工程为主体,实现全市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一卡通”。通过对全市社会保险综合业务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搭建起规范的社保业务管理体系、严密的基金监督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为有效降低社会保险基金风险、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科学制定和调整各项社会保险政策提供支持,为广大参保单位、参保个人实现异地办理、网上查询、电子申报等服务创造更好的条件。完善全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劳动保障业务资源数据库,逐步健全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整合,为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提供保障。

智能文化。加快搭建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丰富服务手段和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加快推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重点推进“数字祖庙”、“数字博物馆”、“联合(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府文化艺术创意资源库”和“数字档案馆”等工程的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业态和生产、传播方式创新,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着力培育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会展、新型媒体终端、移动通信内容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积极引导网络文化创作实践,全面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着力推进佛山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升级改造,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智能环保。实施“数字环保”工程。建立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为主的环境监控网络体系,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系统,逐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深层利用,提高环境综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推进城市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跨部门业务协同,提升对土地、水、森林、气侯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监管和利用能力。完善南海“数字环保”项目建设,在禅城建设一体化环境综合信息系统。

智能电网。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采用智能发电设备、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智能电力管理、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和调度系统等数字化系统和设备,改造现有的电力网络和系统,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智能化电网,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建立智能化自动平衡监测电网,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综合调度各类能量来源,特别是核能、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各类绿色电能来源,统筹安排工业用电、生活用电和公共用电,改变人们的用电行为方式,倡导更为节能、环保的用电习惯,以降低电能消耗,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用电成本,达到节能高效、绿色环保、低碳减排的用电目标。

智能社区。加快电子政务向社区延伸,结合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托人口、企业法人、空间地理、自然灾害与预警等基础数据库,开发政府部门面向社区的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多渠道服务社区居民;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与社区卫生、就业、计生、工商企业登记、税务征管、房屋租赁管理等系统的对接和协同监管,实现“人、屋、企”关联动态管理。建设面向家庭的电子社区网络,采用社区服务电话热线、社区服务网站等方式,推动电子政务、网上购物、网上教育、网上健康指南、网上防灾减灾指南、网上互动智能气象台等各类便民信息服务进家庭。

智慧驿站。推动“智慧驿站”多媒体智能便民亭的建设,在全市五区建设一批互联互通的多媒体智能便民亭,取代当前简陋落后的书报摊点,及时为广大市民提供新闻资讯、便民服务信息、社会管理服务、公共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相关服务,将智慧驿站打造成各类资讯的传播媒体、城乡社区的智能终端、便民服务的综合载体等,致力成为全国一流的城市文化景观,全面服务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

(2)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重点,建设智慧型政府。

发挥电子政务的龙头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智慧政府”建设带动“智慧佛山”建设。强化电子政务作为促进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建设公开透明、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智慧型政府。坚持以应用为重点,条块结合,市区联动,突破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全市政务网络信息资源,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由分散、独立向全市统筹、集约化转变;信息系统运行由垂直、孤立向纵横互联、互通、互动转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由注重自我服务、独占使用向注重共享、强化公共服务转变。

加强政务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集约化、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整合个别部门的专用传输网络,扩展电子政务网络的覆盖范围,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和内网。进一步整合各部门现有的计算机机房、硬件设备和应用系统,完善市、区两级电子政务运行中心,提供统一的硬件设备和应用系统托管服务,完善全市容灾备份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进一步整合公安、三防、交通、城管等各类视频系统资源,实现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的快速处置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整合国土资源、建设规划、道路交通、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人口计划生育、企业经营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完善信息资源目录及数据采集、更新、管理和共享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完善人口、企业法人、地理信息(GIS)、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促进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

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重点应用项目建设。建立跨部门跨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本框架,推动公安、社保、工商、税务、环保、国土等重要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和指导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支持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税、电子监察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加快市、区两级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完善专业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与指挥协调体系。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充分整合应急、公安、司法、消防、卫生、交通、三防、地震、环保、气象、国土等各部门的应急救助资源,实现统一的应急救助联动指挥调度。大力推进市区视频联动系统的建设,部署视频监控设备,建立全市联动的图像应急处理公共平台。

——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统一开放的集成各种通讯、传导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建立指挥、监督、执行相分离的互动型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自动评价机制,对城市管理的各个相关责任主体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强化行政处罚。充分整合我市已经建成的视频资源,通过视频资源与城市管理业务的结合应用,实现城市管理的全方位监控,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置提供新方法。面向社会公众建立公共信息发布平台,使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并将城管工作的成果通过发布平台展现出来,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的形象。充分发挥城市管理职能,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融合社会管理、行政执法、网上审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体现“大城管”、“大综管”的服务理念。

——大力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无线监管平台等在全市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提供有力手段,初步构建起面向市、区、镇(街道)、村(居)四级的安全监管信息化网络体系。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对所管辖区内的安全隐患企业进行分类监管,掌握监管企业动态的安全生产情况,实现安全生产动态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企业安全监管、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数据库。

——推进城市治安和公共安全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各类图像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调用,建设城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多部门图像资源的多方共享、互联互通、充分利用、互不影响。实现城市治安管理的统一调度,报警处置、监控联动和资源共享,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控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构建“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控得住”的城市立体防控体系。

——加快综合治税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市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涉税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实现相关部门间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分解、下达、落实、反馈等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社会综合治税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全市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在行政审批和行政投诉电子监察系统的基础上,按照省集中建设的部署,做好行政效能投诉、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救灾资金、扶贫资金7个电子监察子系统对接工作,优化完善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公共资源、重点项目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紧构建我市行政权力运行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将综合型电子监察系统向镇街村居延伸和覆盖。

——完善“一站式”公众服务平台。加快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网络一体化建设,建“一站式”网上审批服务大厅和通用审批业务办理平台,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在线化。强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建设一市五区的政府网站群,整合网站资源,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网上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公众服务能力;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应用程度。继续推进网络民生民情试点示范工程,完善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实现网络发言人平台向全市范围延伸。推广“为民邮箱”的应用,为全体市民家庭或企业用户免费提供公益电子邮箱,与市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对接,为市民或企业提供政务信息、社保、住房公积金、电子对帐单、税务单及各类便民信息等,将“为民邮箱”系统打造成公众服务的“信息超市”。

(三)信息化加快国际化,提升佛山国际竞争力

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交融,加快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为我市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进入国际分工体系,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佛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开辟了新路径。

1、微观层面:以信息化促进企业成为国际化现代企业。

(1)以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国际化管理。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强化企业基础管理为根本,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为目的,积极鼓励企业应用企业资源管理(ERP)、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质量标准检验(6σ)、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推动企业积极运用国际企业管理标准,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

(2)以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

支持企业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充分运用商务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等信息技术,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逐步建立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提升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国采购,推行产业国际化、标准化和订单化生产,推动产业链融入国际供应链。引导企业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走夯实基础、创造品牌、注册专利、制定标准、品牌输出等发展道路,扩大佛山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3)以信息技术推动国际贸易平台建设。

发挥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上下游企业应用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支持21世纪丝绸之路、财运通、欧浦钢网等本地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壮大,拓宽国际贸易渠道,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实施“佛山品牌网上行”战略,促进佛山品牌产品网上推介和营销,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加强与亿贝(eBay)、阿里巴巴等国内外著名商务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鼓励企业链接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面向中小企业以及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促进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和商务模式创新。

2、宏观层面:以信息化拓宽企业走向国际化通道平台。

(1)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创新跨境报关服务方式,大力推进跨境电子报关传输服务。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佛山电子口岸服务功能,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外经贸、外汇、税收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三位一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电子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电子报关、电子报检等“一站式”通关服务,提升口岸竞争力。推动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企业和电子通关各环节中的应用。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有效分析企业的物流量、资金流量和信息流量,让企业能更准确地判断国内外市场的走势,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2)建立健全国际化经营信息服务体系。

应用信息技术分析产业、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状况,帮助企业制定发展策略、占领先机,实现国际化发展。加快建立以政府服务为基础、中介机构和企业充分参与的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佛山企业“走出去”项目信息库,加强对重点国家和地区市场环境、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定期扫描和跟踪国内外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通过网站发布政策、项目情况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投资环境和市场信息服务,使企业能及时发现新机遇和潜在风险,快速作出反应,提升国际竞争力,成功迈向国际。

(3)深化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合作。

在《粤港框架合作协议》、《粤澳框架合作协议》(即将签署)下,支持与港澳在服务外包、信息网络、旅游、物流与会展、口岸通关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重点与港澳分别在科技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务业等4个方面加强合作。支持和引导佛港数字认证机构在两地核准签发数字认证证书。积极推进佛澳电子政府信息化项目合作。建立华南地区重要的网商外贸交流平台,促进佛港澳三地的电子商务应用合作。应用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技术,促进佛港澳现代物流业发展。

(4)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合作。

依托佛山现有台资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台经贸合作,拓展合作领域。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持建立多种交流机制,加大协会、商会等民间交流力度,鼓励开展经贸洽谈、合作论坛和商务考察。加强与台湾在经贸、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社保和文化等领域合作。与台湾有关商协会及机构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与台湾服务外包产业的合作。

保障体系

(一)组织领导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

成立市“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专责组。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成员包括市长、市政协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主要负责对全市“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推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协调各工作专责组工作,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2、完善规划体系,制定配套政策。

各区、各部门及各行业要立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发展实际,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从解决当前最紧迫、最突出的重大问题入手,编制落实规划纲要重点任务专项计划。市直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大实施规划纲要的力度,制定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资金保障、体制创新等方面抓好落实。

 
关键词: 智慧佛山 发展纲要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