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江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正式出台实施。这是今年江苏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10份具体的推进方案,详尽分析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发展现状,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对产业布局如何优化、关键技术如何突破、龙头企业如何培育、政策支持如何实施等,这些在发展中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问题,推进方案予以了重点关注。
全面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计划,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战略布局,同时也是重抓十项举措的第一条。短时间内10份推进方案齐齐出台,引人注目。
“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既需市场无形之手,也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合力助推,离不开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快马加鞭,完善推进方案,充分体现了我省调结构动作之快、力度之大、措施之实。”一位参与推进方案制定的省经济部门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11年,江苏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61万亿元,同比增长26.4%,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4.4%。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和产业升级新的动力源,在全国也具备了一定优势。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当下发展和竞争的焦点。从国家发展大局对江苏要求看,新兴产业发展也凸显其重要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从自身条件和优势出发,按照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和国际产业演进的新趋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面对起步较早、基础较好的发展平台,江苏如何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突出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一关键,真正形成经济新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优势?
作为位居全球第18位的经济体,江苏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这一轮产业发展中变过去的“跟着跑”为“同步跑”,通过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引领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去年9月以来,省长李学勇先后三次主持召开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深入研究部署。
国家明确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而江苏则在对接国家规划基础上,结合本省特点,提出了十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中,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云计算等,是新增的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兴产业。
入围发展规划,有其产业基础。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目前,我省海工装备产业产值已超过100亿元,创造了全球第一座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等多项世界第一。省经信委介绍,2011年我省医药产业产值超过全国八分之一,承担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数和经费数居全国第一。在具备一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驱动、政策支持和重点发展,培育成为全国领先的新兴产业基地,正是分产业制定推进方案的意旨所在。
面对当前不少省市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透过我省推进方案,可以清晰地感到“政府作为”的科学与理性。在方案制定过程中,省领导多次强调,江苏新兴产业发展必须把握好几层关系:如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规划十大新兴产业,不等于各地全面开花,要集中优势资源,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产业重点突破,错位竞争,彰显特色,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不等于代替企业大包大揽,重点是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主体的积极性;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强调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既要立足自身努力,增强创新能力,又要加强国际合作,在利用全球智力资源中开放式创新。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我省明确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创新是核心驱动,项目是重要抓手,企业是发展主体,基地是主要载体。
来自省科技厅的信息,目前,围绕高端环节核心技术突破、重点自主创新产品与产业化、科教协同创新基地、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已经梳理出十大新兴产业重点自主创新项目291项。
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省获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项目54个,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新型光学膜、中电熊猫第10代液晶面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作为发展主体的企业,更是倍添动力与活力:
连云港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去年销售碳纤维占据国产碳纤维市场三分之二。董事长张国良说,推进方案提出提升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正契合了我们的发展愿景。
我们将加快延伸产业链,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碳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碳纤维自行车……在装备制造、建筑补强、航空航天、体育器材等领域拓展应用。
由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张雷创办的远景能源,短短5年内,建立起了致力整合全球资源的创新体系,将实现2008年销售3亿元,到今年可实现销售50亿元的大跨越。张雷告诉记者,远景将更大力度地实施开放式创新,启动面向全球范围吸引青年优秀技术人才的“千人计划”和顶级技术及管理人才的“百人计划”。
重要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科教结合、协同创新,苏州纳米、宜兴环保产业、无锡传感网、南京无线谷与网络产业、常州科教城高端制造等十大新兴产业科教结合创新基地正加快建设。
作为全国唯一的医药高新区,泰州中国医药城最近“双喜临门”:5月29日,区内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王夔院士及其研究团队成立医药城首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0日,全球前20强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与医药城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建成后将成为亚洲领先的动物疫苗生产基地。
与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我省还发挥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省的优势,通过相关政策意见,为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而新兴产业发展却呈现出整体良好的态势。一季度,我省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535亿元,同比增长22.71%。逆势上扬,显示产业活力与抗风险能力。对当前稳增长,于长远促转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可观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