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出,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重点在中西部。推动新型城镇化,对于国家来说,带动了发展,启动了内需;从区域发展来看,城市群的发展重点放在了中西部,对于中西部是重大利好。
重点在中西部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了21个主要城市化地区,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优化开发区域,其余18个重点开发区域都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
张宝通表示,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北部湾地区、呼包鄂榆地区、武汉、中原和长株潭等重点城市群,其次有省一级的城市群,比如黔中、滇中、银川沿黄、兰州—西宁等。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教授认为,城市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中西部地区的成渝、武汉、长株潭、关中-天水等在规模上都属中小城市群,在推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明确了。“两横”是陇海亚欧大陆桥和长江沿线,三纵是沿海、京广和包昆通道沿线,将这些城市群串接起来。张宝通说,不仅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而且覆盖了整个中国东中西部。
张宝通表示,城市群的发展重点在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基本上实现了城镇化,而且特大城市规模要严控。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的相对速度要快于东部地区。
戴宾表示,中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城镇化进程也相对滞后。2011年,中国内地中西部地区除内蒙古和湖北之外,城镇化率都低于51.27%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4个省区城镇化率尚不到40%。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必然会影响到全国的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前30年,东部城市群发展很快,现在中西部城市群有新的机遇,人口回流,将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张宝通认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对于交通干线、中心城市发展都是利好,也将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化推进。
市场与政府的结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把《关于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作为全团建议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该建议提出由国家牵头编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并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张宝通认为,城镇化进程中,更多的应该靠政府引导、规划。如果按照市场调节,中西部地区的人大都会到一线城市,尤其新型城镇化,政府的作用会更大。
他认为,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包括布局和规划等诸多方面。“两横三纵是政府布局,城市大中小协调、户口政策、大城市的边界等都是,给中小城市在户口政策上以倾斜,靠政府政策来撬动。如果政府不主导,大城市大得不得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布局就畸形了。
此次会议也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
张宝通认为,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上需要社会来参与。会议也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民生银行行长洪崎15日在三亚论坛上称,东部地区城镇化已经接近尾声,中西部地区内生能力不强,城镇化基础薄弱,对农民的吸附能力弱,银行参与其中风险很高,他认为首先基础建设需要政府先导,整合政府加财政加金融加社会融资的融资链。
戴宾则表示,城镇化的推进有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和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两种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通过政府行为对城镇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城乡人口流动和迁移等进行引导和调控,但城镇化持续推进的机制单一、动力不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日趋成熟。
他认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城镇化的推进机制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转型,自上而下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对城镇化推进的宏观战略引领作用,更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更大程度上让多种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城镇发展和城乡要素流动,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