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智慧城市以应用为本 激发信息消费活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4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浏览次数:1793
核心提示: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途径。据有关机构估算,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容量达到108亿美元,较去年增长18.
 “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途径。据有关机构估算,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容量达到108亿美元,较去年增长18.5%.目前,中国有近2000个市镇提出打造智慧城市,住建部从中选取了193个城市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武汉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特大城市入围了首批试点名单。作为中部崛起的脊梁,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路和进展如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是否匹配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如何借智慧城市建设之机促进信息消费,下一步需要怎样的政策环境支持和产业拉动?围绕这些问题,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十位专家齐聚武汉,展开了深度调研和热烈探讨。

规划引领:政府要明确自身定位

武汉自2010年起率先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经信委、城建委、交通委、信产办、科技局以及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为全市“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2012年8月27日,《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案通过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至此,该市建设“智慧城市”蓝本正式出炉。据初步统计,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超过817亿元,到2015年直接带动产业增加值3040亿元,到2020年带动产业增加值达11200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指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第二是各地的规划路径和策略选择都比较雷同,第三是智慧城市不智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认知问题,比如说把智慧城市当做一件工程项目去做,把智慧城市发展过多地与产业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把智慧城市看做是数字城市的延续,把智慧城市看做是物联网等;二是技术问题,智慧城市进入真正操作阶段时,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目前还是比较缺乏;三是操作问题,包括操作雷同,对政府部门过多依赖等;四是机制问题,应用往往都不是某一个部门单独完成的,而是要实现共享协同。他提出的对策是:一是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二是确定目标与主线,就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三是确立目标,尽可能把战略规划转变成行动计划;四是问题导向,从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五是改变运行模式,不要政府包干,而是充分发挥各种力量;六是实现创新突破,实现协同与共享。
  
多位专家指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需要明确自身定位,不能大包干,而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作用。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认为,单单靠政府顶层设计推动智慧城市恐怕不可持续,智慧城市是自下而上创造出来的。政府有政府的用处,主要是提供法律环境和一些公共条件,更多要靠需求拉动,否则智慧城市就变成了无智慧的城市,甚至可能会陷入信息孤岛。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打破僵局,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包括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要推动政府的公共资源共享,首先要能够开放。武汉大学教授张健也提出,智慧城市有自己的特性,尤其强调服务,应该是以政府部门为指导,只设定底线,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科学研究单位为支撑,商业实体运作为主要手段。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服务发展,同时又能够做到集中核心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武汉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个看似简单的项目背后,都是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的结果。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副主任胡大平对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武汉已经投入近13亿元建设实施国家首批智慧城市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大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包括“智慧医疗”的市中心医院项目、“智慧农业”的汉南区畜牧兽医水产局项目、“智慧政务”的江夏区基于CIS平台的数字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智慧生活”的武汉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和“电子菜箱”,涵盖了市民生活和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网络先行:夯实智慧城市基石
  
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武汉是中国宽带互联网全国八大中心节点之一,中国新一代高速环网唯一的五环交汇地,处于全国骨干通信网中心位置,同时也是中国首批三网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通信管理局巡视员郑联章告诉记者,早在今年年初,武汉市政府就召集宽带建设相关部门,包括通信管理局、通信发展规划部门、基础运营商、城建部门等建立了推动武汉市宽带业务发展联席会议机制,这充分说明了政府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视。
  
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网络数据流量将比2010年增长1000倍;而目前,中国人均月网络流量消费仅50M,美国人均月网络流量消费是4G.武汉邮科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继军对记者表示,在国家促进信息消费劳动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信息网络的升级和带宽的扩容将成为常态。而占据国内55%、国际15%市场份额的全球最大光纤和光通信器件生产基地“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国内领先的信息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产业集群,聚集了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光缆、矽感科技、长光科技等一大批智慧产业相关企业,已经形成一条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器件、模块到系统解决方案的智慧产业链,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
  
在固定宽带方面,据武汉电信介绍,目前其实际光纤到户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200万,在绝大部分的小区和家庭,具备了光纤到户的能力。到明年就会完成IPv6对现网的改造,用户能用IPv4和IPv6实现全网的通达,这是宽带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从行业市场到消费市场,消费者目前能够接受的带宽水平不是很高,都在4M~6M的区间,这意味着信息消费提升的空间巨大。在移动宽带方面,据武汉移动介绍,目前武汉4G建设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三环以内将建成4000个基站,已经有一些公交线路和很多场馆开始免费体验,今年9月份在几乎所有高校也提供了4G免费体验。而武汉联通也表示,目前其3G基站建有5000多个,正常使用的带宽可以达到42M,3G网络的发展非常快。
  
武汉的三家电信运营商也提出了目前遇到的困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巨大的投入。随着城市化改扩建的加强,国家在这方面从战略层面上的定位和管控还比较缺失,需要协调管道、光缆等各种资源的投入,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还要协调各个部门,包括加快相关的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保障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下一代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正在遭遇两难局面,一方面市民希望享受到高速无线网络的覆盖,另一方面又出于对所谓辐射的顾虑——地址基站在小区的选址,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权威机构澄清一些误解,统一大家的认识。
  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侯自强提出,目前虽然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了,用户享受到的带宽明显提高了,但往往只是下行速率达到了几十兆,上行速率仍停留在几兆的低水平,在大数据、云计算大行其道的当今,不利于激发信息消费的活力。
  
据了解,这其中可能涉及电信运营商业模式的问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对此建议,应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用户细分,采取按照不同带宽服务能力分等级收费的方式,满足有高速上行需求的用户。武汉大学教授应时也表示,我们希望有更多更便宜的宽带服务,因为只有解决了上网速度和费用的问题,我们才能谈开发应用和发展信息消费的问题。
  
应用为本:激发信息消费活力
  
应用驱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随着国家大力促进信息消费,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研究员何霞指出,信息消费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它对整个社会的转型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是信息消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智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网络,还会带动相关服务链条的发展,最后会形成一个大的生态体系。阿里巴巴副总裁梁春晓则认为,智慧城市不要过于迷信顶层设计,而是要靠需求驱动,从市民的具体需求出发来设计自己的智慧城市路径。舒华英也提出,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应用的问题,应用起来了,就推动基础设施和相应政策必须要跟上,或者要解决法律法规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不是所谓的顶层设计问题。
  
据了解,武汉市智慧城市应用示范项目投资13亿元,其中75%为民生项目,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全覆盖到教育、医疗、养老等全方位建设服务,组织策划实施了“翼出行”、“智能公交”等交通便民项目,开发了“家事易”电子菜箱,引入了渔业信息和数据的智能化感知和传输,推广了“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站”,开发了电子学生证等服务,真正实现用“智能改变生活”。现在武汉市正在尝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智慧小区、智能化居家养老在社区的集成应用,组织实施居家养老智能社区示范试点,创新居家养老模式。
  
侯自强认为,未来物联网应用将摆脱一个个垂直系统的状况,而变成一个水平的、能够提供各种服务的大平台,就像移动互联网那样,走向通用化和虚拟化。武汉电信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主任张涛认为,未来智慧城市的重要应用,一是传感网,特别是针对环境污染的监控;二是与云结合的大数据,政府可以购买服务,大数据的运营将深刻改变居民消费结构;三是互联网金融,运营商将在手机端上发展移动金融。胡大平介绍说,近两年来,武汉市主要从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和支撑性产业三个方面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领域已初显成效。武汉市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示范试点阶段,已建成的应用项目尚未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大的推动作用,推动政务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实现大数据概念的互联互通还有一定难度,因此距离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