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江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3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1892
核心提示:提高乡镇城镇化质量,对于有效释放新型城镇化红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年以来,江阴市璜土镇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示范和有益启示。
提高乡镇城镇化质量,对于有效释放新型城镇化红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年以来,江阴市璜土镇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示范和有益启示。

璜土镇位于江阴市西部,2008年由两个镇合并而成。镇域面积65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11万,其中外来人口5万多。近几年璜土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是做了六方面工作:

1、以科学规划优化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科学规划是前提,更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首要任务。2009年以来,璜土镇根据乡镇合并带来镇域空间扩大和发展定位提高的实际情况,按照绿色低碳理念,统筹谋划城镇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着力构建以“一园三区、南城北园”为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2、以产业集聚夯实产城融合发展经济基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产业集聚是根基。璜土镇以建设“一园三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强化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3、以城镇服务彰显产城融合发展品牌特色。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是关键。而发展高端产业更离不开城市优质服务功能的支撑。璜土镇推动城镇服务功能与常州城区深度接轨,加快建设江阴滨江花园城市靓丽西大门,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彰显“田园水乡小城与高端产业融合发展”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城镇的品牌特色。

4、以生态建设增创产城融合发展环境优势。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璜土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坚定不移走绿色城镇化道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努力让生态文明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金字招牌。

5、以社会转型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民生质量。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必然引发城镇人口快速集聚,带动社会加快转型。这对改善民生提出更高要求。璜土镇主动适应社会转型的新变化新要求,坚持“政府积极作为、百姓多得实惠”的原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城市社会。

6、以改革创新增强产城融合发展内生动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璜土镇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产城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综合考察近几年璜土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取得的喜人成绩,我们看到,以园区功能创新吸引高端产业集聚、以高端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发展质量提高、以城镇发展质量提高支撑产业结构升级,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人才人口集聚和经济社会转型,是璜土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鲜明特征。

启示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定不移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引擎,牵引力越大带动力越强。璜土镇的实践表明,只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城镇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发展高地;只有提供良好的城市服务环境尤其是创造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园区发展平台,才能集聚更多的优势产业和更优的创新创业人才,形成更强的内生发展动力。

启示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产城融合发展的全过程。以产城融合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而应该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璜土镇的实践表明,只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让群众真正触摸到、感受到、享受到生态文明,不断提高民生幸福质量,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参与和支持城镇化,城镇化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城镇文明才会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启示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改革创新释放产城融合发展红利。产城融合发展对城镇规划理念、发展方式、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深化改革创新,才能破解难题,赢得发展。璜土镇的实践表明,只要把满足群众根本愿望、促进民生幸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攻克不了的难关,就一定能够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