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有力实现了对物流各重点环节全过程可视、可控、可评价,进一步提升了精确管控能力。”据物流中心工作人员杨帆介绍,物流现场调度指挥工作界面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上方是各环节关键指标信息显示区,下方是物流业务现场管控区。
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对各环节进行目标设定和实时跟踪管理,就可实现订单结转、分拣、装车、发车、中转收货、配送到户等作业环节的高效协作,物流精准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山区面积占比为83.7%,全州65%的卷烟零售客户分布在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卷烟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为了进一步优化线路,大理州局(公司)采用混合优化算法,兼顾送货任务均衡与里程优化,从送货难度大小和费用控制水平高低两个维度入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大理的单车装载率达86.97%,比线路优化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单箱配送里程达9.24公里,比原来下降了10%。大理州局(公司)还通过3G+PDA设备实现对车辆位置实时导航监控、配送管理,基本建成了智能配送体系。
在标准化、信息化的推进下,大理州局(公司)物流精准运营水平明显提高:分拣准确率从99.5%提高到99.98%,分拣作业破损率由2010年的0.09‰下降至目前的0.05‰,单车装载率由74.37%提升至86.25%,卷烟配送作业时间平均每天减少50分钟以上,配送线路减少11条,单车日均送货数增加5户、送货量增加2箱,配送到户时间提前3小时以上。
发展更绿色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拿起手机对着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一扫,有关商品的产地、生产日期、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等信息就会一目了然。
如今,这种产品溯源技术已被大理州局(公司)广泛地应用于“两烟”物流领域。
为不断强化对各业务节点的管控,实现物流精益管理,大理州局(公司)以电子标签为媒介打通信息链,将卷烟成品、烟叶等“两烟”信息与周转箱“绑定”,通过在现代物流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上搭建跟踪、监控和管理模块,为全面实现卷烟配送服务质量全程追溯做出了有益探索。
据统计,通过电子标签应用,大理州局(公司)物流中心配送环节衔接效率明显提升,物流中心发货与中转驳接作业节省40分钟,在中转卸货环节减少1名作业人员。
如果说,发挥科技对精益物流的支撑作用,是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那么,充分发挥科技对绿色物流的引领作用,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随着绿色物流建设的不断推进,烟箱回收周转日益引起行业众多工商企业的关注。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大理州局(公司)在烟箱回收过程中通过开发与之相适用的电子标签系统,为卷烟配送信息的全程可追溯提供了载体。
“有了这个条码,旧烟箱入库就方便多了。”大理州局(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综合部主任陈云雁指着即将进入高架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一托盘烟箱说道,这些都是循环使用的烟箱。
如何有效区分新旧烟箱,并进行分类管理,是开展卷烟包装箱循环利用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以往,大理州局(公司)物流中心主要靠人工判断烟箱的品牌规格,进行分类堆码、人工捆扎,这种方式出错率高、劳动强度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大理州局(公司)成立了QC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对仓储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了扫码器对烟箱自动识别,并按不同厂家进行归类。
“这个条码好比是循环利用烟箱的‘身份证’,能对旧烟箱进行准确定位。”陈云雁说,这个看似简单的技术为他们解决了回收烟箱自动入库、分类管理、信息统计等一系列难题。
电子标签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对周转箱使用次数、所处环节、回收状态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中转环节的卷烟交接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工强度。今年,大理州局(公司)物流中心计划回收烟箱55.6万个,到目前已经回收45.7万个烟箱。按保守估计,烟箱平均循环利用4次。一年下来,可节约纸箱成本292万元。
探路物联网
针对各业务系统彼此孤立、部分环节数据难采集、整个供应链管理难把控等问题,大理州局(公司)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感知设备、监控设备、定位设备,搭建标准化、智能化的可视集成平台,融合各业务系统,实现了对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全面感知、全面管控。
2011年3月,中烟商务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将大理州局(公司)确定为中国烟草物联网建设试点单位。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行业物流的发展,行业物流将具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行业物流领域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对于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樊在斗如是说。
在实际应用中,大理州局(公司)还针对不同层面的关注点,从决策、管理、作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与优化,针对不同层面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界面。
——针对决策层面的关注点,通过从业务系统和感知设备中提取集成数据,并对物流各节点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剖析,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物流控制的关键点。同时,将客户地理位置、资源配置、配送时效等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分析,为精准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从而实现对服务、效率、安全、成本的宏观把控。
——针对管理层面的关注点,对作业流程主要环节的效率指标、管理方面的KPI指标设置预警红线,超出设置的临界值时,会自动报警,使管理者实时掌握物流整体运行状态;发挥物联网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优势,利用数据、语音、视频信息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及时督促作业人员改正错误、调整进度,实现对成本、服务、绩效等的精准把控。
如在工业送货环节,通过GPS定位监控,后台GIS动态展示车辆在途信息,可以及时安排物流任务,使卸货、入库的准备工作在工业车辆到达前完成,缩短工业车辆等待卸货和入库的时间,提高卸车、入库效率,实现对工业客户的高效服务。
——针对作业层面的关注点,将工作流程、标准固化到操控平台、信息系统中,通过流程驱动,实现标准化作业;将现场管理看板、移动手持终端与后台智能可视集成平台进行信息关联与交互,直观展示作业任务、报警信息,便于掌握进度、发现问题,提高精准作业水平。
如围绕客户经理、专卖稽查员、送货员的工作职责、行为规范等开发了“三员”管理系统,为“三员”配备了手机终端设备,内置NFC(近场通信)芯片,能够与零售客户的电子信息感知卡进行实时通讯,并具备与后台系统通讯的功能。当“三员”到达零售店后,使用手机终端扫描电子信息卡,即可完成相关信息的互传,同时启动监控系统、定位系统、服务系统,实现服务过程、市场信息的及时记录、精确记录、真实记录,提高工作的规范性、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