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田野上,已有手指长的麦苗,在风中摇曳,充满活力。 近日,记者来到濉溪县五铺农场采访时,眼前尽是望不到边的绿色,甚是赏心悦目。
比记者更高兴的是五铺农场副场长陈峰,他指着田头的一处观测站说,你看,有了这个观测站,农作物自己都会“开口说话”了:“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杀虫。它都能实时监测到,并将这些数据传到农场的电脑终端。农场能够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病情、虫情、灾情、墒情等数据,及时采取办法。 ”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是粮食作物,五铺农场的大棚蔬菜种植、种猪养殖也都通过这套设施实现智能化管理。
“你看,这是农场所有猪舍的监控画面。通过监控,农场对猪舍的饲养情况、消毒情况、免疫情况、疾病监控信息有着全面的掌控,并可进行相应操作。不仅实现了养殖智能化,还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保证。 ”
两个月前,五铺农场建起了农业物联网。从此,五铺农场实现了智能化“耕种”。
“如今,这一网络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在五铺农场的种植大棚区,21号大棚的责任人李红娟正根据手机上刚刚收到的预警信息对这个茄子大棚进行浇水。 “你别看这大棚很普通,但里面有传感器,还有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即使是一片叶子的一条小虫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李红娟告诉记者。
在农场的机房里,陈峰指着一台计算机说:“我们农场有8000亩良种繁育基地,另外在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还流转了1万亩土地。这些土地的数据都可通过设置在田间地头的观测站传输到这台电脑里。一旦土地的实际环境超过设定的数值,系统就会报警,我们就会采取相应的操作。 ”
“据初步测算,安装农业物联网后,我们农场全年节本增效40万元。 ”陈峰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农业物联网的使用使得作物灌水、施肥、施药实现了定量化,对于大田农作物来说,仅肥料一项每亩就节省了费用10到15元;对于大棚蔬菜来说,一季菜每亩节省肥料则有几十元。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而在养殖上,节省电费、药品的同时,提高了猪的成活率。
“标准化、精准化生产提高了产量,生产出安全无公害产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淮北市农委副主任姚玉贵说,农业物联网这一技术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引领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