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围绕打造特色城市、经济强镇、区域重镇、文化名镇,切实抓好城镇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体系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中心城市现代化、县域镇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目前,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城镇化建设已建立起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各相关部门、责任单位齐抓共管的推进格局。市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战略部局,开展推进工作,及时解决各类矛盾,确保了城镇化工程顺利实施。
眼下,全市各地在城镇化工作中坚持规划先行,用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指导城镇化建设实施。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市、县、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和“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积极做好市域(“两区四城六镇”及城中村)、县域及镇村城镇化发展规划,增强市域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县、镇(乡)及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逐步建立起以佳木斯市区为核心,五县城区为依托,10—15个中心镇为骨干,50—60个小城镇为基础,布局合理、层级清晰、功能明确的城镇体系。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两手抓”,以产业化振兴城镇,以城镇化助推产业,进一步强化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大产业集聚、大园区承载、大市场配套五大支撑,努力做大做强以“四机一缆”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同时,立足我市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积极招商引进一批财政贡献率大、产业关联度高、对农民增收拉动能力强、为我市长远发展打基础、攒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抓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同江经济开发区和木材加工园区等十大重点园区建设,加大园区招商力度,以园区的优化推进产业集聚。加快一产的科技转化,发展粮食、畜产品和山野土特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发展粮食化工业,不断优化我市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贸则贸、宜游则游,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支撑城镇化发展。
全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对外通道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同江中俄铁路大桥等对俄口岸运输枢纽工程。构建区域城际交通网络,重点建设哈佳高速铁路、佳木斯至鹤岗、双鸭山等周边城市的城际快速铁路工程。加强城乡公路建设,完善城乡道路网络,形成快捷的城镇联系通道。实施城市路桥畅通工程,推进外环、中环、内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贯通“三横六纵”。健全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市骨干电网建设、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城乡信息网络工程和“三供三治”工程,为城乡发展积攒后劲。
各地高度重视城镇化融资问题,不断创新融资体系和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采取政府组织、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以及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在市场运作方面,结合整乡(镇)推进、城中村改造、旅游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拓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富锦二龙山镇,以地融资实现了整乡推进;郊区四丰乡,以旅游资源融资,实现了由村民向市民转化;东风区建镇,以房地产开发,实施了城镇各项建设工程。在对上争取方面,深入研究上级各项鼓励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灵活运用金融政策,在争取银行贷款的同时,积极筹措城投债、私募股权等。市县(区)正积极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补贴机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道路、供水、排水、供热、垃圾处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并给小城镇建设予税费政策支持。
市有关部门正在完善城镇化各项保障体系,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小城镇社会保障水平。优化劳动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下大气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不断提升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同时,正在探索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镇化发展。我市在推进城镇化中探索实践了一些模式,郊区四丰乡通过旅游带动、富锦二龙山镇通过宅基地置换开发以及建国镇的市场化运作等,走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路子。这些典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全市重点抓好富锦市二龙山镇、同江市向阳乡、桦南县土龙山镇、汤原县汤旺乡、桦川县星火乡、市郊区长青乡、东风区建国镇等七个城镇化推进试点,组织建设富锦市锦东新城、同江市同江镇社区、桦南县土龙山镇金龙湾小区、汤原县鹤立镇社区、桦川县悦江村水岸豪庭小区、市郊区五一社区等七点新型农民社区和富锦市一砖村、二砖村,同江市卫国村、曙光村,桦南县腰营子村、永昌村,汤原县合力村、福隆村,桦川县燎原村、星火村,市郊区黑通村、万庆村,东风区建国村、松江村等14个中心村。同时,将我市列入全省百镇试点镇、“规划、硬化、净化”试点镇、“低碳绿化小城镇”试点镇、“特色村庄”试点村以及5个城关镇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