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武汉市“市民之家”,市民正在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理户口迁移业务。据了解,由湖北电信承建的“市民之家”信息系统项目,采取主干核心万兆光纤+万兆交换机、千兆到桌面的设计,使所有办理业务电脑“瘦终端”全部连接到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上,实现行政审批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市民之家可同时容纳万名市民办理业务,并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
湖南益阳市市民孙先生没想到,如今的居民身份证补办如此方便。他只是通过“益阳公安服务在线”网上办事项目,输入身份证号码,并用摄像头拍照保存,用网上银行付款,再留下邮寄地址,几分钟就完成了第二代身份证补办业务的网上申请,新身份证将直接被寄送到他的家中。
孙先生的经历,正是电子政务“落地”的生动写照。作为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的重要表现方式,电子政务已成为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至“十二五”末,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应用水平将达到85%,地市和县区分别平均达到70%、50%以上。
如今,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助推下,电子政务在“信息惠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一个突出变化就是,直接面向老百姓的便民新应用正百花齐放地涌现出来,为他们提供“接地气儿”的服务。
云服务整合底层数据
“上海失物招领服务平台”日前正式开通,在这个平台上,包括公安派出所、轨道交通、铁路站点、出租车、公交车、机场、客运码头以及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收到的失物信息都将被发布出来。目前已收到失物信息约2300条,市民通过平台领回失物100余件。这个平台的建立,正是将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云计算的“威力”体现了出来。
但云计算对数据的整合能力不仅限于此,为多省市承建电子政务应用的曙光云计算公司总裁聂华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这样的应用,通过云计算,可以将城市等高线这样的地理信息数据与民政信息相结合。“这样在城市内涝时,就可以准确地统计出哪些地区,有多少人正身处危险当中;主要管线停水时,涉及区域又有哪些孤寡老人等需要得到照顾。”
建设服务政府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统一政府云平台,被视为未来电子政务的“大脑”。以此为核心,政府各部门的公共信息资源得以共享和利用,同时还可以开展公共服务需求数据的跨部门分析。
在山东新泰市,过去有47个部门分别建有独立的电子服务平台,其中17个部门有自己的专网,不能互联。但现在通过云计算,原来分散于市直各部门的服务器、网络设施、基础软件等信息化资源整合纳入市电子政务中心,打通的数据像血液一样通畅地流动在各个部门之间,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创新服务。
不过,云计算也意味着数据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以及各个平台之间不具备互操作性,这使标准规范和安全管理成为云计算推广应用的最大挑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此前表示,这就需要加强互通互操作,确保服务的可移植性,同时加强云计算安全风险分析,加快安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移动政务创新多
为电子政务服务创新提供动力的另一只“翅膀”是移动互联网。究其原因,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彭波认为:“移动互联网与用户身份关联性更强,社会动员组织能力也更强,因此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了条件。”
在国外,移动政务正在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美国有关政府部门将2012年称为移动政务元年,多个政府建立了移动政务平台,公众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提出意见和想法,甚至可以参与投票表决。而在我国,移动政务也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渗透至交通、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
拿交通来说,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公交车站上,乘客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知道本站所有公交车的路线和停靠站点,以及下一班公交车的到站时间。而在浦东的陆家嘴,借助智能停车系统,通过手机就能查询1公里内的停车位。据估计,这项技术至少能“释放”出5000个车位。在湖北省武汉市,市民可以通过手机、PC、ITV互动电视察看实时交通路况,查询城市交通道路信息。
此外,在多个城市,“市民主页”成为移动政务应用的统一入口,市民只需手机访问和下载安装无线城市客户端后,进入“市民主页”页面,就可以使用各类服务。北京的“市民主页”涵盖交通、教育、医疗、住房、旅游、政府办事等12大类各项便民服务项目,为市民提供包括车辆违规查询、网上挂号、缴纳水电费在内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共200余种政府政务信息以及服务应用。而在福建,市民则可将家里的水电燃气账号、社保医保公积金账号、驾照号、车牌号等与手机绑定,通过“市民主页”页面查询各种费用缴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