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园区快讯 » 正文

成都高新区启动“三次创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8  来源:it168  浏览次数:2965
在支撑保障方面,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专业园区为载体,以资源要素为支撑,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动政府投资的天府软件园、天府生命科技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推进天河生物医药产业园、低碳环保产业孵化器等社会投资园区加快建设;把新川创新科技园作为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区的标杆和典范。加强土地资源保障和生产要素保障,适度超前建设部分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要素保障。

四大创新工程:推动内生式增长

长期以来,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推进自主创新,构建了涵盖载体、平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较为完整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持续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倾斜大量产业资源,促进企业聚集壮大,成都高新区如今已聚集数千家有核心竞争力、有核心产品的科技型企业扎根,科技创新型企业成为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2013年,成都高新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2年,成都高新区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1155件,首次突破1万件大关,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042件,企业专利申请9645件,同比增长40.9%和48.2%。值得关注的是,新兴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水平在成都高新区不断提升,2012年,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专利申请近2500件,物联网相关企业申请专利1100多件,近三年年均增幅超过50%。

“引进一个人才,壮大一个产业。”汤继强介绍,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人才聚集呈现加速态势,每年新引进的留学回国和博士创业人员超过100名,每年新增的外国专家超过200名,每年新引进的中高端人才超过1万名。截至2012年底,成都高新区人才总量达22.8万人;累计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95人,创办企业510家,聚集国家“千人计划”14人,四川省“百人计划”56人,“成都人才计划”74人,成都高新区“125计划”106人,省级顶尖团队4个,市级顶尖团队4个,常年保持在孵企业2000余家。

汤继强表示,“内生式”增长已经成为支撑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大引擎,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根本动力,通过“四大创新工程”,率先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上来。

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支持企业自建和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以及并购、收购国内外研发机构;规划、布局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进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国际研发机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在成都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跨国转移。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和实施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专业孵化培育体系,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支持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具有规模优势、创新潜力和发展后劲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鼓励不同形态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和平台加快发展,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创新组织。支持建设技术信息、检验检测、中试孵化、技术交易、科技金融、国际化发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大型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技术、市场、资本有机融合的科技服务产业链和大平台,促进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建设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转移途径,健全完善区域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国内外科技成果在成都高新区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科技金融创新工程——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优化完善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构成的梯形融资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吸引并引导包括商业银行、创投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着力构建适合创新创业企业成长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人才强区工程——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用”为本,加快培育和聚集符合技术创新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加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省人才优先发展实验区建设。鼓励企业引进高端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等激励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就奖”表彰力度,构建更具比较优势的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实行人才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塑造“人才特区”品牌,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据悉,2012年,成都高新区制定了《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并于近年先后出台了《成都高新区鼓励高层次人才进区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成都高新区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创业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扶持政策,每年设立不少于1亿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依据政策,成都高新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向144名高层次人才提供5000余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创业天使投资基金”累计对27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完成5180万元投资。2012年,“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奖”表彰奖励41人,发放奖励4050万元;受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及政策优势引导,成都高新区共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68人创办了90家科技型企业,同比增长36%。

用好改革开放红利:为“三次创业”提供坚实后盾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提出,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保障和动力,“最大限度地用好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持之以恒地予以推进”。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特色开放合作平台、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务环境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产业主攻方向,着眼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施专业招商。进一步强化择商选资意识,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转型升级。聚焦境外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际排名前10位或国内排名前5位的行业细分龙头企业,集中资源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质量效益好的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全球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及后台中心。加大全球知名研发机构、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的引进力度。

打造特色开放合作平台。加快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保税物流业务,推动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研发、销售、结算以及检测维修等业务,积极拓展商品展示交易功能。加强与省内其他市州、国内先进高新区和沿海发达区域的战略合作,推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开展对外技术贸易合作交流,加强中欧技术投资贸易合作平台建设,精心办好“欧洽会”等各类展会,提升成都高新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政府资源配置的手段、方式、途径,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政府资源的高效配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各项建设,推动社会资金投向专业化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本土民营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技术水平、扩大对外投资。积极争取国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点。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经常性的行政审批事项审查机制,按照最严格的标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扩大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加大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加强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和食品安全、交易秩序等市场监管方面的公共管理,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着力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提升成都高新区综合竞争优势。优化体制机制,理顺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道之间的职能职责,减少职能交叉。优化机构设置,探索实践产业发展、企业服务和民生服务大部门制。加强内部工作流程优化和再造,降低协调成本,提升运转效率。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围绕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目标,加强政策供给,切实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逐步建立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持续深化三级政务服务、“三段式”企业服务、“一站式”呼叫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企业服务数据库、居民服务数据库,完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政务服务环境。积极争取在国家、省、市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方面先行先试,不断创造体制新优势。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