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近期的调研来看,由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生产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推进山区新型城镇化面临基础更弱、阻力更多、难度更大、进度更慢的问题,主要是规划起点低、产业支撑弱、投入来源窄、用地受限多、观念转变难。因此,要因地制宜、把握定位,突出特点、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处理和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把握好统一规划与突出特色的关系。“七分规划、三分建设”。委托有实力的规划设计单位,高立意、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善县乡村三级总体规划、专业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土地利用规划,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工农业生产、土地利用、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加快完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山区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不可多得,山区村镇规划应尽可能突出山区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与人文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满足规划的统一要求,努力形成错落有致、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山区城镇特色。
把握好推进聚集与尊重意愿的关系。推动适度聚集是山区县市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只有推进聚集,才能让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辐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促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大力度推进适度聚集。推进聚集不能强制拆迁、随意拆村,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党和政府为农民谋福祉的意愿与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结合起来,按照分散往集中靠、山上往山下靠、小村往大村靠、村组往乡镇靠的原则,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
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尽管山区县市推进城镇化困难重重,但不能两眼向上,缺乏激情,不想为、不去为,必须积极有为、主动作为、尽力而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千方百计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同时,注意不一味地追求速度,既不超越阶段,也不落后实际,使城镇化与生产发展水平同步,使需要与可能相匹配,既积极进取又实事求是。
把握好试点示范与全面推广的关系。选择试点、树立典型,要充分考虑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可推广性。我省山区县市主要集中在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和幕阜山四个片区,推进山区县市城镇化要与连片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在每个片区选择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农产品带动型、旅游开发型、流通带动型等不同类型城镇,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适时开展试点示范,为全省山区县市城镇化探索路径。对试点地方加大指导力度、给予大力扶持,十分必要,但不能把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试点上,避免出现“好看不好学”的情况。开展试点不仅要在工程项目“硬件建设”上试出“模样”,更要在体制机制“软件”创新上探出路子。
把握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研究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山区县市城镇化建设进程。重点在推动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土地利用、鼓励本地创业、社会事业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政策牵引激发山区县市城镇化建设动力。要善于运用市场的理念、思维和手段来推进城镇化,按照“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以城养城”的思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通过实行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规模化和一体化开发,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