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新型城镇化的绿色机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1  来源:上海金融新闻网  浏览次数:1121
  • 位置属性:头条一
不过,吕克勤指出了过去城镇化建设中的“历史”环境问题,如粗放的“大拆大建”、“高楼大厦”,简单的城市规模扩大,缺乏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简单的人口集中,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没有城市化;土地财政的诱惑,GDP至上的政绩观,为发展工业而强征农田和强制拆迁现象屡见不鲜,矛盾凸显;环保基础设施不配套,致使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加剧;忽视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发展模式等。

“新型城镇化将主要在中西部等10个城市群建立,这将带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县为中心,农村新社区建设带来的中小城镇群效应也将是下阶段新型城镇化过程的重点。”邱晓华指出,与以往一味追求速度的城镇化进程不同,新型城镇化将更关注产业支撑、市政设施、人居环境构造和政府管理创新。

以循环产业为支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4260美元,首次由“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两个“首次”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表示,新型城镇化主要应该表现为“六新”,即新核心、新理念、新动力、新方式、新格局、新重点,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发展见物不见人的弊端,逐渐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和城镇内部因体制造成的机会、权利等不平等状况,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推进中国持续发展的主导模式,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的结合将形成新型城镇建设的高潮。

资源循环利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将会有1000万人口转移到城市,按照每人住房面积30平方米,每年需新增3亿平方米的住宅,每平方米住房建设约需1吨钢筋混凝土、0.54平方米石膏板、5公斤粉刷石膏,也就是说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将有3亿吨钢筋混凝土、1.62亿平方米石膏板、150万吨粉刷石膏需求。

按照上述核算标准,中国城镇化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需要110亿吨钢筋混凝土、60亿平方米石膏板、5550万吨粉刷石膏,折合成目前市场价格,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为城镇化建设仅提供建材产品创造的经济价值就将超过5400亿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表示,资源循环利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资源循环利用还有利于解决城镇化建设中的社会就业问题。王吉位透露,2012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50万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000万个,成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出路。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循环产业发展路径,还应以循环型消费模式为动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根据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的需求带动绿色产品开发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倡导中国特色的适度物质消费和丰富的精神追求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养成健康绿色的习惯,低碳居家,低碳消费,低碳出行,将资源节约保护意识融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推动城市绿色消费体系的发展。

“城市矿产”是重要一份子

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由“乡”到“城”的转变。

被形象地成为“城市矿产”的再生资源,无疑是城镇化中重要的一份子。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表示,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高度集中,到市场化高度分散,再到政府宏观调控适度集中地发展历程。

目前,国内主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有10多万家,各类回收网点约20万个,规模以上回收加工厂1万多个,各种回收人员达1800万人以上。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取得明显的综合效益。2012年再生资源回收1.61亿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以上;2012年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值541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7%,超过我国GDP同期增速3.5个百分点;2012年再生资源进口4970万吨,同比增长5.1%。

刘强透露,到2015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利用总量将达2.66亿吨,产值达1.2万亿元,就业人员1800万人。重点品种主要有废旧机电产品、电线电缆、通信设备、汽车、家电、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玻璃等再生资源利用。

目前,我国已把再生资源行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再生资源利用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破解资源短缺矛盾、实现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参与世界资源大循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绿色经济、抢占后金融危机时代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再生资源利用还是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城镇化带来绿色机遇,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煜环天地集团、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三方合作发起“碧水蓝天新型城镇LTC协同创新系统”项目备忘录,在本次论坛上完成了签字仪式;江苏省泰兴环保科技产业园、湖北省罗田县人民政府、苏州市木渎镇人民政府、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党委等机构携上百个市政、节能环保项目在论坛竞相亮相;此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江苏华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奥科瑞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了项目融资路演。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