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专家智库|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专家智库 » 高端访谈 » 正文

专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02  来源:《中国信息界》  浏览次数:2038
三是以人为本。一切服务于人,以人为中心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人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即使城市安装再多的传感器,如果没有人来管理和参与,也是没有用的。人既是服务对象又是管理核心。

四是建立完善的推进机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智慧城市也是如此,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有完善的推进机制,即使领导班子换人,也会继续按照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否则即使短期力度再大也很难建好智慧城市。

记者: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仍未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好规划布局,从而更加高效地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高新民:通常,在国际上有两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一种是老城市的智慧化,二是新城市的智慧化。两者相比较,第二种智慧城市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在城镇化完成后再搞智慧城市建设,否则难度会很大。

以城市交通为例,交通拥挤不仅仅因为车辆多、公交线路少,更重要的原因是城市的功能布局不合理。工作在西城,居住在东城;在南城居住,到北城上班。面对这种情况,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即使有再多的公交、地铁、私家车也不能解决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其功能不合理所致。

换句话说,老城市只能在原来基础上做些调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新建城市从规划开始就要做到合理化,注重合理布局,从源头解决一些城市病的问题,因此我觉得智慧城市可能在新建城市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当然,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建设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很有意义的。

以北京昌平的未来科技城为例:它是一个全新的城镇,能够做到合理规划布局。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局部,要想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只有把功能调整过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记者:从实践层面看,跨部门的协调管理和机制建设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尤为重要,那么可否请您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高新民:首先,领域信息化需要有跨部门协调管理。一个领域覆盖很多部门,所以领域信息化一定是跨部门的,但在实践中我们不能把所有机构都合并起来,因此一定要依靠协调机制,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来做这件事,才具有权威性。

其次,建设智慧城市是个长远的过程,要有机制保证它的连续性推动。从这个角度看,协调机制非常重要。目前,在推进智慧城市过程中,有些城市的协调机制做得不错,但普遍来讲,做得仍不够好,这也是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重大的缺陷。

记者:为什么协调机制建立不起来,或者说建立得比较困难?

高新民:管理不落实,分工不明确是重要原因。例如2008年以后,以垂直管理为特征的部门来管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事,很困难,横向协调能力受影响,很多事情很难协调。

当前,不少中央部委都在抓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性可嘉,但到底由谁来协调,分工不是很明确,互相通气不够。目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指导意见,但未来能不能解决分工不明确协调不落实的问题,还是未知数。

在地方上,中小城市建立起协调机制相较于大城市来说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其中关键是要得到当地领导的足够的重视。其实大城市的领导如果重视,也是可以协调的,反过来如果小城市的领导不重视,再怎样方便也协调不了。

记者:很多人说大数据对智慧城市发展很重要,您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您认为大数据对于智慧城市的核心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高新民:大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大数据对智慧城市发展非常重要。

先有数据,才能有大数据。把数据利用好,不管是“大数据”,还是“中数据”,对智慧城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城市的规划、运行和管理、对智慧城市的整体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实严格意义上的大数据是有标准的,包括数据量、结构、功能、时间的变化等,但现在应放宽视野,除了严格意义上的大数据,有很多有价值的“中数据”、“小数据”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并且利用好。大数据的价值,也包括所有数据的价值,都应该用新技术挖掘出来。在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同时,我们要树立起所有数据都有价值、所有信息资源都是有价值的观念。我认为这点更为重要。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