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城镇化≠城市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30  来源:求是理论网  浏览次数:1512
核心提示:中共十八大针对国情、生产力水平,提出了建设“新四化”的宏伟目标。其中之一的城镇化,必然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综合管理系统化进程注入巨大的生命力,是中国二次改革的引擎。如果说城镇是“点”式自然生成,那么“化”则是以国家力量开动了城镇生产线,中国由此步入城市型社会结构的构建中。
中共十八大针对国情、生产力水平,提出了建设“新四化”的宏伟目标。其中之一的城镇化,必然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综合管理系统化进程注入巨大的生命力,是中国二次改革的引擎。如果说城镇是“点”式自然生成,那么“化”则是以国家力量开动了城镇生产线,中国由此步入城市型社会结构的构建中。我们一定要遵循从城镇到城市,从初级到高级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的、经济的、现实的条件,予以战略引导和布局,以政府调节的形式,对城镇资源予以兼并重组。

一、城镇化=紧迫性、必然性

当前,中国社会二元结构明显。诸如: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别;城乡基础设施的差别;城乡居民享有资源的差别等等。这是人类社会前进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同样,消除差别也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城镇化厘清了城市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规律,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合乎人民改善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内在特殊规律。

经过六十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民主改革达到较高程度,适时提出这一战略性目标,对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这一目标实现过程的长短、质量的高低是检验中国经济是否能够成功转型,中国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试金石。

二、城镇化=自然性、协同性

城市的建立过程是先有“市”,而后才有了所谓的“城”。在以物易物简单的商品交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市场和固有的人群聚落。以物流为引导,以逐利为动力,国家政权施行管理。乡村、乡镇、城镇、城市四者有着天然的血缘和远亲关系。城镇是城市的胚胎,是城市的摇篮和幼年阶段,历经漫长的孕育,才会发育为成熟的城市。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双刃剑。部署管理的好就是助推剂,否则,会成为整个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爆发点,对此应保持清醒认识。从乡村到城镇的过程,既是发展的过程,也是矛盾化解的过程。必须确保产业、人口、交通、医疗、环保等系统协同。政府机构的设置要本着集中高效,减少层级,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向基层放权,进行较大幅度地行政改革。把握好四方面关系:一是乡村与城镇,城镇与城市互补、互赢、互促关系;二是经济利益驱动与资源环境开发保护关系;三是政府投入与第三方监管关系;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实质产业关系。

三、城镇化=个性化、产业化

紧密结合一个地区的经济、人文、资源拥有对城镇予以个性设计。重点布局于有战略性影响的区域,分层次,稳步推进,以点带面,让这些带有计划性的新城镇起到更大的辐射作用。坚持立项一个,建成建好一个,杜绝围地式和摊大饼式建设。城镇化要体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由于产业转型、居民集中,应有大量的土地被闲置出来,而不是新占有宝贵的土地资源。如若仅仅是完成了表面的道路、楼房、花园、街灯以及政府大楼的建设,各类机构的设置。却未能解决深层次的产业设置、形成、衔接,极容易造成短期繁荣的泡沫,导致空心和烂尾。

东部发达地区予以品质规模建设,理顺上下游城市的产业链接,互为依靠的产业流形成人员聚集内在需求;中部欠发达地区,计划与内因相结合,做城镇点群式布局。条件较好的相邻小城镇,以农业、林业资源为依托强化已有产业,开拓新产业与商业规模;西部落后地区,深刻领会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意图。以政府主导选择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资源富集区,关系国家安全的中心镇予以点式布局。特别避免在自然资源环境较好地区大规模建设小城镇,以免破坏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城镇化=调节性、长期性

城镇化的一大功能是调节,是双向流动。既可以由大城市流向小城镇,即是由集中到分散。布局于就业压力大、消费长期居高不下的大城市周边,有效调节大城市的交通、生活压力。使大城市智力、财力、人脉等资源充分流动产生更大回报;也可以由小乡镇聚合为大城镇,即是由分散到集中。布局于乡镇集合区,实现各类资源整合集约高效运用。

城镇化是城市化的过渡性版本,绝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稳步建设五十年以上,其灵魂是提高人民生活立业幸福指数。乡村、城镇同步规划,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空心化的村庄要充分利用,开辟为农家乐旅游或产业园,或生态保护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同步规划,增强从农民到市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转变的实力,走经济转型、生态优先、民生保障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乡居民政治经济生活同步规划,逐步消除城乡居民享受国家在医疗、养老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不平衡。衡量城镇化是否成熟的标准,在于人民是否因为城镇化而有了幸福的生活?产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调整转型?是否对周边的城市或者乡镇发挥了调节和提升的作用?政府是否实现了精干高效廉洁清明?

城镇化是顺应经济的、政治的、生态的客观规律和世界潮流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波澜壮阔的大变革,是五千年的农业社会向着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实现无缝对接的战略选择,符合国情和人民期盼。故此,在城镇化建设中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考虑百年后的可持续性。让城镇化架起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让这颗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洒下的金种子,在自然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在民主、产业的滋养下,爆发出蓬蓬勃勃的生机。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化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