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有这样一个地方,依山傍海,一栋栋“生态特色”的楼房比肩而立,一片片树林、草坪生机盎然,鸟语花香,宁静、祥和。走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而无车马喧”,身心无比惬意和舒服。它就是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区东南部的名为哈马比的城市。
Hammarby(哈马比),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临海而建的城市”。它四周环海,虽被称为城市,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社区,因为其成功的环保理念,而为全世界所知晓。如果知道哈马比的“前身”,你一定诧异今昔的华丽“转身”。
哈马比过去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这里曾是一处非法的小型工业区和港口,搭建的临时建筑比比皆是,垃圾满地,污水横流,土壤遭受严重污染。可是谁又能想到,哈马比在智慧且很会生活的瑞典人手中变成了一座高循环、低耗费,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生态城。这其中的巨变,值得人们深思。
失意于奥运,得益于奥运
20世纪90年代,为争取200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开始着手对哈马比地区进行改造,并把它规划成一座生态自循环的环保社区,希望这里能够成为未来的奥运村。但造化弄人,那届奥运会并没有“花落” 斯德哥尔摩。尽管很失意,但哈马比的规划并没有就此搁浅,而是继续建设,这也成为了斯德哥尔摩一项最大的市政工程。
如今,哈马比建设仍在继续,据说最终建成将在2017年。迄今为止,哈马比占地约204 万平方米(其中陆地占171 万平方米),建成了1.1万座公寓,居住着2.6万居民,据说还有1万人工作在这里。要想在哈马比居住,成为“哈马比人”,还有一道特殊的门槛,即必须要签署一份生态环保合约,只有这样,才能入住。
作为一座新城,哈马比最大意义不是它的包容力,而是其自身的生态循环系统。在这里,城市功能、交通、建筑和绿地、水循环、能源和垃圾处理,这些各不相同的城市“运作”被纳入到有机的体系中,有序、协调运作。
哈马比与奥运会虽然失之交臂,但却得益于奥运,“塞翁之马焉知非福”。
自循环的环保新城
怎么规划哈马比,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实在规划之初,哈马比人就有着很清晰地目标,最大限度将其自身的耗费转化为动力,不去消耗额外的能源,也最低限度地控制碳的排放。
哈马比说到也做到了。走在哈马比街道上,很少会见到私家车,当地私人汽车的占有率不足40%。在哈马比,公司也鼓励员工共享汽车,并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出行。在路边,随处可见安装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政府鼓励居民使用电动车,这样既环保又缓解交通堵塞。哈马比人上班要么骑车,要么坐公交,而且公交采用的全是天然气,这得益于政府的鼓励和哈马比人的环保理念。
在哈马比,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出行,每天,蓝色的有轨列车在社区间穿梭,十分便捷。这些列车的动力来自垃圾处理或废水产生的电力。
哈马比城动力50%来自于废水处理和垃圾的转换,其他则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有了这样清洁的能源系统,哈马比人的生活想不低碳都不行。
把废水和垃圾转化成能源,这已经不是一个新的环保理念了,但大多数城市在从废水和垃圾处理中获取能源时,往往与城市的运行相脱节,耗费大量的资源,同时城市在自身运转时也在继续消耗和排放能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哈马比成功地将两者贯通,不仅环保,而且宜居。那么,哈马比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它有两个相互融汇的系统,一是将废水、垃圾转化成能源;二是打造一套集约的能源使用系统。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了哈马比可持续发展路线。
废水也是宝
哈马比四周临海,应该不会有水匮乏之说。尽管水资源很充足,但哈马比人非常节约用水,从来不任意攫取、挥霍。
走在哈马比,随处可见环城而绕的河流,这些河流的水质大可放心。春夏时节,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喜欢垂钓,他们把钓到的鱼,直接拿回家烹饪。河流静静地流淌,小鸭戏水,岸边绿意葱葱,微风拂面,花儿争奇斗艳,这不是天堂但胜似天堂。居住在哈马比的人们无比幸福地享受着这一切。
哈马比人获得饮用水有一套完善的净化水的系统,称之为“模仿自然的手段净化水”,他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地下水甚至海水中获得放心的饮用水。但要当心的是,生活废水对水源的污染。哈马比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把废水经过层层把关,严格处理。
哈马比人在社区之下建立了一套废水收集管道,根本不会让废水流出自身的循环。这一套管道每隔几个单元设有水净化的中央系统,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这些电直接服务于家用小功率电器。经过处理重新干净的水则成为新的生活用水。
哈马比的冬天很漫长,供暖也是一大问题。他们除了从垃圾的处理中获得电力取暖外,还会利用废水。城市的恒温系统会处理这些废水,把它们利用起来。
垃圾回收系统
在每幢居民楼前,都会并排放着三个封闭柜,这是做什么用的,想必初次来哈马比旅行的人都会心生疑惑。很少有人能猜对,那是哈马比人的有机废物垃圾箱。
每个城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怎么处理也成为反映这个城市建设的水准。政府会给每个家庭发放生物分解垃圾袋,专门装厨房垃圾。那些垃圾箱,贴着分类的标贴,居民把分好类的垃圾倒进垃圾箱即可。实际上,这些垃圾箱是地下管道的入口,它们分布在社区的地表以下,专门负责收集垃圾,将垃圾真空抽取,然后再分类加工。
那么,垃圾处理终端在哪里呢?想要探寻源头,需要穿过哈马比长长的街区,在社区边缘会看见一些仓库,这就是垃圾处理终端了。在这里,会有这样的一番情景上演:强劲的电泵将整个城区的垃圾从管道里抽取到这里,分类,各自有各自的管道,有条不紊,有序进行。分类完之后,开始回收。一般,生活垃圾归生活垃圾管道,将用来燃烧发电或是产生出更多的可燃性生物气体。总之,这些新能源再次服务人们的生活。在垃圾处理终端,除了能听见机器运转声,完全看不到垃圾,也闻不到任何气味。
因为有了这样的处理系统,哈马比的垃圾回收率高达70%,其中家用垃圾转化率更高,能达到95%。处理系统并不是全能的,也有少部分垃圾不能被处理,对待这样的垃圾,哈马比选择了填埋。我国的垃圾回收率不足50%,哈马比的垃圾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沼气利用及雨水“变身”
哈马比人提出了一个很形象的口号:From Toilet to Omelet。如果直译的话就是“从厕所到煎蛋卷”。原来哈马比智慧地将厕所排出的废水转换成煎蛋卷用的炉火,也就是沼气的利用。卫生间与厨房本是两个独立的空间,毫无关联,但在哈马比,却不是这样的,卫生间成为了厨房的能量源。卫生间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转变成沼气,用于炉火。
沼气作为一种替代能源,只不过是哈马比数百项低耗能和环保项目中的一项而已,但大大方便了哈马比人的生活,且干净、卫生。
对于雨水,哈马比人也不会轻易让其溜走,他们采用降水收集网络,对来自屋顶、花园的雨水和融化的雪水进行直接处理,要么渗入地下,要么被导入运河和海中。在哈马比,许多建筑的屋顶上种植着绿色植物。这些植物用来积蓄雨水,延缓其下流速度并使其蒸发。当然,它们也是一种美化城市景观的绿色装饰,让其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
对于那些流入马路地沟中的降水,哈马比人也不会“放过”,他们将这些降水导入两个封闭的蓄水池中,让其经过自然沉淀后再导入运河或海中。而不像一些国家,对降水不管不顾,让其“自生自灭”。
为了监控水质,哈马比建成了水处理试验厂,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控水质,保证水质安全。不要小瞧水处理厂的淤泥,它也有利用的价值,被开发成为有价值的燃料。淤泥中的沉积物腐烂发酵后,可产生生物燃气,为居民家用燃气灶提供燃料。除此之外,剩余的固态物还可以用于土地肥料。
哈马比在很多地方都做得很好,比如他们的家具材料也很环保。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精心爱护他们所居的环境。每天清晨,阳光、绿树、海滩、慢跑的人们,交织成了一副和谐的图景。古语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看来,今有“上有天堂,下有哈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