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之木不可长久,无源之水不可长存。时下,智慧城市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历时5年有余,各地风风火火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在各方面小有所成,但是智慧城市还要在服务大民生、创新应用上快速积极稳健接地气。
在应用为王的时代,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智慧城市的产业链各方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创新应用为民服务。可以说,应用是智慧城市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没有应用,那么“智慧城市”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甚至沦为镜中花、水中月。
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城乡建设部等八部委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就重点提出了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广应用。
根据《意见》,我国将启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国土等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深化重点领域的智慧化应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
接地气正是智慧城市发展避免成为空中楼阁的重要方法。快速接地气要求,各地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抓住当前地方经济和民生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突出要求信息技术支撑的行业和领域,加快发展信息化应用,用信息技术武装城市,用信息技术服务民生。
产业链各方的企业单位要充分吸纳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加快技术革新的步伐,以丰富多彩的应用服务让老百姓切实感觉到智慧城市的便捷和正能量。
积极稳健接地气要求,各地主管部门要统筹兼顾,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讲究方法研究,让智慧城市从概念、理论稳健落地,切忌出现“见物不见人”、“照抄照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贪大求全而忽视阶段性的系统规划等认识误区。
产业链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视应用的同时,积极探索项目的可操作性、可延展性,充分吸纳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按照技术和市场的规律来发展服务、创新服务。
智慧城市在建设和推进过程中还要重视各方面的协同与协作,各地主管部门不仅要听取专家学者、人民群众、相关企业的意见,还要不断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明确分工、协调作战;还要减少行政干预,搭好台子,让企业唱戏,让市场作为检验项目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切忌出现拉关系做项目、权钱交易等现象。
智慧城市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战略性项目,意义非同小可。快速稳健地接地气可以使它找准方向,找准路子、找准定位,并且在群众中不断吸取营养,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