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面墙的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9个重点积水点儿的实时情况,同时各积水点的积水深度、雨量等数据也实时在屏幕上跳动播报……这是昨天下午记者在石景山区应急办看到的一幕。作为全市首个启动物联网防汛应用系统进行雨情全面监控的区县,石景山的雨情雨况将不再像以前只依靠巡逻人员现场通报,而能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掌握。
石景山率先实现物联网实时监控雨情
作为物联网建设试点区,石景山已经建成了由16处基站、一套安全认证系统构成的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可安全接入上万个终端传感器,覆盖面积约60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4%。在这个“智慧城市”里,居民不仅能享受更加畅通、便利的网络体验,还营造了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其中,涉及民生安全的防汛应急是这些物联网应用中启动较早的一个项目。石景山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已经在重点积水点和危险路段安装了9个监控探头、12个电子水尺和10个雨量筒,遍布全区的9个街道和重点位置。这些传感器就像是政府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它们在现场“盯守”着实时的雨情,并随时上报情况。
位于模式口地区的金安桥是京西出了名儿的积水点。以往从下雨开始,这里的雨况就要依靠社区和防汛办的工作人员巡逻到现场观察,再向区应急指挥部汇报。一旦发生降雨预警,工作人员就要在桥下现场值守,随时准备应对。今年汛期,金安桥桥下安装了感应摄像头,遇到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就能实时观测到桥下的情况,针对问题立刻部署应急措施。
金安桥下的最凹处还安装了先进的电子水尺,像“卫兵”一样随时侦查着桥下的积水情况。这把金属尺高1.6米,上面均匀分布着上百个感应点,水尺可以实时测算积水深度,并将数据随时传输到指挥中心的应急处置平台上。当积水超过10厘米的时候,水尺就会自动给石景山区应急、防汛、交通、消防等多个部门应急值守人员的手机上群发短信,提示他们当前的积水位置和积水量。
“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当水位超过27厘米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及时采取封路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这种数据每五分钟发送一次,直到水量降到10厘米以下。”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金安桥,衙门口、焦家坟、莲芳桥等易发生积水路段和重点位置,共安装了9个监控探头和12个电子水尺,把守着这些关键部位。
为了精确及时掌握区内各位置降雨量的情况,石景山区还在八大处、模式口、老山、永定河、五里坨等遍布全区的十个位置放置了电子雨量筒。这些直径20厘米的雨量筒内置一个水平仪,监测精度可以达到0.1毫米,雨量数据每五秒钟上报一次。系统每十五分钟整合、分析10个雨量筒上报的数据,向应急防汛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发送一条短信,告知他们目前的降雨量信息。如果降雨量每分钟超过2毫米时,系统会自动群发短信,紧急通知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