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首页推荐 » 正文

南京河西:智慧城市建设的先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5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2075
核心提示: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南京河西新城成为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样板新城;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南京河西新城秉承“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理念,以举办青奥会、亚青会为契机,全力以赴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未来之城低碳生态智慧城,成为我国低碳生态智慧城发展之路的先锋。

河西滨江景色



公共自行车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南京河西新城成为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样板新城;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南京河西新城秉承“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理念,以举办青奥会、亚青会为契机,全力以赴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未来之城低碳生态智慧城,成为我国低碳生态智慧城发展之路的先锋。

“六位一体”,将生态智慧示范城建设落到实处

6月28日,“江苏省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中心”开馆,展示中心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南京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联合建设,是目前全国首家最为完整地展现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智慧城区内容的教育基地,集中了最为前沿的技术,也是国内展现形式最为丰富的展馆,有力地促进低碳、生态、智慧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巨幅的未来低碳生态智慧城市全景空间线描画卷之上,参与者可实现多点触摸互动,畅想未来美丽家园。

而这就是南京河西新城可以期待的未来模样。我国提出“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生态型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地级以上的城市约280多个,但至今公认的成功案例却不多。南京河西新城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一套新体系、新模式和新机制,因地制宜地打造低碳生态智慧城,于2013年1月16日以排名第一的综合成绩通过国家住建部组织的专家审查,进入创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的新阶段。同时,河西新城荣获了国家智慧城区、国家绿色商务区和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的称号,是省市共建的唯一的绿色生态示范城。

河西新城区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建立了“指标、规划、技术、管理、政策、行动”等六位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体系,推动低碳生态智慧城各项工作全方位深入推进。

建立最前瞻的指标体系

涵盖9个一级指标和60个二级指标的低碳生态智慧城指标体系是低碳生态智慧城的纲领和指南。建立健全的规划体系,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到城市设计,全面体现并落实低碳生态智慧城的指标体系。完成了十多项专项规划,包括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有轨电车、综合管廊、自行车系统等具体规划方案。

建立丰富的专项规划体系

建立了包括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水资源、绿色交通、绿色市政、智慧城区等低碳生态智慧城专项规划体系,作为传统城市规划体系的有益补充。

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

出台城市设计、城市管理和工程管理三大技术导则,以及绿色建筑、绿色道路、道路照明等适用技术导则。并结合示范段建设,加大力度集成并推广国家、省、市级认定的先进技术与产品,形成自有的低碳技术产品、企业、技术、材料库。

建立与样板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聘请有国际相关领域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家小组,并设立专门实施机构南京新城生态技术工程中心。低碳生态的指标要求和技术导则贯穿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从土地出让开始,就将绿色生态的要求纳入土地出让要求和规划要点,从源头保障低碳生态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创新审批制度,所有30平方公里内的规划,进行审批前需经生态中心审核把关。

建立政策引导机制

正积极探索推动《南京市河西新城区低碳生态城条例》、《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共同管沟管理办法》等立法工作,研究鼓励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应用的优惠政策。

持续推动低碳生态实践

深入开展了绿色建筑、绿色道路、绿色照明、综合管廊、有轨电车、轨道交通、冷热电联供、地下商业城、城市综合体、智慧城区等一批低碳生态智慧实践工程。

因地制宜,先进理念引导生态新城建设

南京河西绿色生态示范城的建设范围,以河西南部和江心洲地区30平方公里为重点,同时辐射带动整个河西新城的生态建设。

南京河西绿色生态城的建设基于自身的三大特点:滨江、国际化和城市新中心定位。河西生态城求“同”存“异”,在空间布局、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绿色建筑等方面建立因地制宜新模式。

采取紧凑混合用地模式,大量开发地下空间

以交通节点来布局,尽量减少出行,推动大量混合用地。

重视产业配套,生态新城将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与本地区劳动人口比值不低于100%。

 
关键词: 南京河西 智慧城市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