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行业动态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7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1415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将农业生产、流通、市场、交易连成有机整体,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农民上网“触电”,不仅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一的生产者的改变,更大的变化则是农民真正成为了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正在壮大。

周兰英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东王村的一位菜农,经营着十多亩大棚蔬菜。与大多数菜农不同的是,她跟弟媳注册了“太湖新鲜菜”网站。消费者每天11点前在网站下订单,周兰英根据订单采摘蔬菜,下午2点左右装车配送,5点能将菜直送到订户家的菜箱中。她说,网络直销的利润比卖给采购商高些,最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平台,她的蔬菜供不应求。现在,村里有好几家农户也加入“太湖新鲜菜”的行列,还带动着家禽和水产养殖户网络销售。

像周兰英一样,网上销售正成为越来越多新一代农民的首选。2012年,由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涉农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农民网店(含县)总数为131万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电商人均月收入集中在2000~5000元之间,“触网”农民收入远超普通农民。

网络化让农产品经营方式也正由“先产后销”向“先销后产”转变。

在四川省北川县,通过北川维斯特电子交易市场,农民将自己种的木耳、当归等特色农产品销到了山东、北京等地,销路宽了,价格高了,更重要的是,信息通了,生产更有针对性、组织性。北川县农办负责人表示,以交易平台获得的信息为向导,全县积极发展高山农特产品基地种植、加工销售和种苗组培开发等产业,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集成、创新、熟化和示范应用,已经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为加快这一步伐,2012年农业部重点支持江苏等省开展以物联网技术为重点的农业生产信息化应用示范,推动各地围绕各自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有效应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推进国家首批物联网示范工程农业智能项目,指导黑龙江农垦、北京大兴、江苏无锡先期自筹大量前期投入推进项目建设。

今年5月,农业部启动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点建设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以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研究,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适时开展成功经验模式的推广应用。

农业信息化既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经营革命,也对推动农业行政管理高效透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三农”管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管理系统化、信息服务综合化能力正全面提高。

农业信息化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让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同时,也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各级“三农”工作者能力和水平的有力推手。

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以实现农业行政管理高效透明为目标,推动“三农”管理方式创新。2002年以来,农业部着手规划“金农”工程,于2007年正式启动,按照做大一个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做强一个国家综合农业门户网站、完善一个农业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了“金农工程”一期项目,明显提高了我国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和农业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康爱国是河北省康保县植保站的工作人员,从事病虫鼠害测报工作30年。农业部门近年来实施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让他感受到“数字化”与“手工”的天壤之别。“以前是白天调查,晚上加班统计,通过打电话、写信的方式给省里和农业部报告。现在,原始数据录入系统,几分钟就能自动分析汇总结果,瞬间上传。而且系统能够自动分析生成图表,表现出病虫害动态趋势,这在以前是很难实现的。”康爱国说,效率更高,分析更科学,是信息化给病虫害测报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

不止病虫害测报。通过“金农”工程建设,农业部本级建成了14个涉及农业生产进度、农产品价格及贸易等方面的大型数据系统,建设了农业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统计、农业科技与人才、农产品价格等60多个行业数据库。各省也相应建立了涉及面广、更新及时的农业行业发展数据库,并且初步实现了部省农业数据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建设的推进,提升了农业行业的管理支撑能力。目前,已有包括农药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民负担、农村土地流转等31个业务系统陆续上线。各地农业部门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在浙江省绍兴市,20多家农资销售点所售农资产品须经农业部门备案准入,并赋予唯一编码。农民凭“安全农资卡”实名购买农资。购买者及其商品信息全部上传至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的农资实时监管平台,农资执法人员可远程监管农资购货渠道、销售去向等。一旦出现问题农资,农民也可凭小票追溯。浙江省农业厅在2011年启动的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累计投资约880万元,开发了农资实时监管操作平台、农资实名购销平台。目前已在25个县、804家单位试点,对农资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建立起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在上海市近郊1400个涉农行政村,农民在安装到村的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农民一点通”上,就能查询到本人和其他村民的补贴情况及相关政策,若有疑问,还可以随时咨询投诉。2009年起,上海市全面推进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和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信息管理平台。截至2012年12月底,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共公开信息近245万条,涉及补贴资金超74亿元;农村集体“三资”

监管平台已录入3330亿元总资产、982.9亿元净资产的数据信息;全市农村承包合同98%已建立了电子档案,流转面积80%已录入系统。不止上海,江苏、浙江、山西、河南、北京等省(市)85%以上的乡镇也已建立了集体“三资”监管平台,部分地方已经实现了由单机向网络的升级。

涉农电子政务的推行,农业生产经营监测系统的建立健全,使各级农业部门科学决策、主动应对的水平大大提升。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