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与交通联合主办的“2013年世界电信日”上,产业链各界人士纷纷关注车联网市场。据易观智库预计,到2015年,中国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不过,由于车联网在我国起步较晚,并需整合诸多产业,需要有效统筹,并解决盈利难题。
市场有望突破1500亿
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实现对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的提取利用,并对车辆进行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这就是车联网技术。
事实上,车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在国外市场发展迅猛。截至目前,美国智能交通行业的收入已达到1118亿美元,日本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377亿美元。而美国车联网的产业链产值已经从2000年的56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000亿美元。
但在我国,车联网技术起步于2010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尚不足400亿人民币。不过,在业界看来,虽然国内车联网技术仅起步三年,但未来几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4.2亿,移动电话用户达11.46亿户,普及率提升至84.9%。同时,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5.78亿,普及率达到43.1%。
专家认为,因智能交通与车联网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城市承载能力以及交通安全系数,各级政府部门对其越来越重视,投资步伐日渐加快。
事实上,交通部、工信部等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层面都纷纷出台各类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扶持车联网和智能交通在中国的发展。
此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正茂也呼吁,对于国内智能交通产业,尽快实现所有车辆的联网,以多种立法手段加强实施,建立以安全为目标多方参与并受益的车联网安全协同平台。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对外表示,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车企2013年年底都已完成或即将完成车联网国内布局及服务上线。
“根据我们掌握到的情况,到今年底,丰田、通用、尼桑、大众、本田、标致、长安等国内外绝大多数车企都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国内布局及服务上线。”方竹说。
盈利模式仍存质疑
方竹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以及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使得中国天然就是一块肥沃的车联网土壤。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5年,汽车产业领域将有超过90%的创新与汽车智能化系统相关。
肥沃的土壤将孕育出车联网广阔的市场。据易观智库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规划将达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
受上述消息综合影响,多家机构认为软控股份、航天科技、四维图新、新国都等企业将分享巨大市场蓝海,昨日,四维图新涨停。
不过,在车联网即将迎来的“行业春天”里,因中国车联网行业刚刚起步,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车联网产业链涉及诸多产业,各个环节协调合作才能促进车联网行业有序发展,”英飞尼迪TMT行业分析师李佳超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车联网信息服务产业链上,不仅有汽车制造商、远程服务提供商、移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IT平台提供商等,还有与之相关联的交通指挥、医疗、消防、警务等社会公共服务部门。
实际上,车联网行业产业链条过长,不仅要有效统筹涉及到的各个行业,也面临着盈利模式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各系统厂家都采用免费试用模式,在免费期内,车主们都愿意试用车载服务系统,然而一旦免费期截止,继续付费使用的客户比例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