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观点|专家智库|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专家智库 » 联盟观点 » 正文

从全球视角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3  来源:信息化建设  浏览次数:2670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GDP英雄论的影响使中国城市呈现出以土地扩张为特征的刚性发展,而现今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形势已经迫切需要中国做出改变,智慧城市是一条出路。
自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迈进以来,以资本积累、机器生产为主的竞争逐渐转向以高新信息技术为着力点的竞争。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新世纪战略规划中,借此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取优势。目前,全球至少有200个城市正在推进建设智慧城市,亚欧美非各洲均有分布,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发展领域,其中一些智慧城市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已经挤上了通往智慧城市的列车,已有22个大中城市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已制定或实施智慧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全球视野下,中国该如何建设智慧城市,笔者以为首先应该“知己”,在此基础上吸收他国的优秀经验,走出“中国式”的智慧城市道路。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2009年,随着我国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的出台,IBM公司抓住商机,在中国开始了22场智慧城市宣讲之旅,使得智慧城市的理念得到了官方层面的广泛认同。目前,我国50多个城市掀起了主题各异、规模不等的“智慧行动”,本文在分析了大量城市案例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五个重点:

重视公共领域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如医疗、城市生命线、教育、市民服务、电子政务等等。以北京为例,针对城区交通拥挤、人口流动性强等问题,依托一系列的项目,建设了电子政务专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系统以及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并将智慧交通的建设列入日程;

重视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泛在网和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是智慧城市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例如,国家相关部委将深圳等城市列入三网融合的试点名单,并在2012年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重视智慧产业在实现区域创新、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南京、沈阳、武汉、深圳、沈阳等城市都以培育和孵化智慧产业为契机,推动老工业区转型,实现西部区域联动发展,增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重视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实际以及长远发展战略相联系。例如,作为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利用原有产业优势深度嵌入智慧产业链,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等级扩散明显,除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外,众多省会和二线乃至三线城市也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如西安、成都、昆明、重庆、张家界等等。

除了政府、社区外,一些大学(如西安交通大学)和城区也积极参与智慧建设,以湖南株洲神龙城为例,神龙城是一个以炎黄为主题的文化景区,其在规划建设中就大量运用智慧元素对景区资源进行调控和管理,并修建了智慧城市生活体验中心,将智慧城市愿景微缩在市民面前,这些举措都进一步完善了智慧城市的功能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企业行为

智慧城市一旦启动,便会汇集大量的城市经济、社会、政治信息,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建设边界、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纵观欧美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全面开放市场、鼓励运营商参与竞争是重要的手段,由此可以缓解信息垄断,保护市场公正。另外,智慧城市是由一系列的高端技术构成,企业是进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策划最活跃的市场主体。韩国TSC公司曾大力在中国推广终端以及无线技术,借此将韩国产品本土化,分享中国智慧产业份额;上海世博会期间,以天地伟业为代表的安防公司加大投资,提高世博村的视频监控设施覆盖率,为上海信息化建设贡献了重要的行业力量。

目前,我国主要的智慧城市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南方电网和其他一些民营企业。其中,移动、联动、电信在提升宽带速度,实现无线wifi城乡全覆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上,三者也提供了良好的转化平台,如中国移动推出“手机商城”项目,收购一些自主创业公司开发的便民软件。除了三大运营商以外,国内的许多民营企业也在智慧城市的浪潮中顶住跨国公司的压力。IBM尽管与中国众多城市签订了中标协议,但由于报价过高,许多项目后续并未跟进,相反一些民营企业,诸如神舟数码、贝尔信等因为流程短、成本低而获得了客户信赖。

尽管如此,国内的智慧市场还是面临许多问题,例如以芯片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研发依旧滞后;缺少第三方顶层设计机构。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份额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依旧强盛,中国企业应该担负起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智慧研发的重大职责,避免跨国公司的市场垄断,培育良性发展的信息资源市场。

走“中国式”的智慧城市道路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称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表明中国已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题的新的城市时代。尽管从人口比例和空间形态看,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但是从生活环境、幸福指数等软指标上看,我国离理想的城市生活还有一段距离。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到底能将中国的城市导向何方,也许结果未知,但过程仍在继续。长期以来,GDP英雄论的影响使中国城市呈现出以土地扩张为特征的刚性发展,而现今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形势已经迫切需要中国做出改变。

目前,发达国家已纷纷开始智慧城市建设,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发展领域。例如,美国是基础设施和行业建设并举,打造全数字化社区;欧盟则是借助智能技术实现城市包容性、可持续、智慧型发展,亚洲的韩国、新加坡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代表。结合全球各国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本文认为,既要吸收他国的优秀经验,但也不能一味地临摹西方思维,要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走出“中国式”的智慧城市道路。

从技术层面而言,智慧城市的关键建构包括感应设备、互联网络、云计算服务。泛在的互联网络是实现城市信息可视化、互联互通的基础,但其中涉及到互联互通的边界问题。涉及到公民隐私、国家机密的部分,政府应该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界定智慧城市的边界问题,保证公民信息和国家的权利不被侵犯。

从制度层面而言,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很关键。顶层设计应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设思路、重点、原则、关键环节和扶持领域;增加智慧技术的研发投入,培育新型市场企业、人才也应该被纳入考虑范围,构建全面的智慧城市支撑体系。

从建设理念而言,国内众多城市都注重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信息化同民生、民意、民情的结合。要以最普通的广大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做成意向普惠于民的实事,而并非夺取眼球的概念炒作。以北京2012年7月房山区的大雨为诫,智慧城市应该向城市灾害预防、灾害应急、灾害疏散等方面延伸,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建设主体而言,美国、韩国都以城区或者新城为单位实现全数字化,我国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也应积极地培育多样化的智慧实体和智慧行业,实现多层级、多样化的发展。智慧企业也应该具备国际化眼光,国内的公司可以借助国内外大型节日赛事的开办,积极扩展市场,推广产品,谋求深度合作。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