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依托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2  来源:内蒙古日报  浏览次数:1461
核心提示:城镇化是处于初期阶段的城市化模式,基本上是属于县域经济的一个概念。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快速转型阶段,研究分析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关联度,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镇化是处于初期阶段的城市化模式,基本上是属于县域经济的一个概念。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快速转型阶段,研究分析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关联度,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是实现县域农牧业现代化的加速器。首先,现代化的农牧业是以规模经济为主要特点。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历史看,大部分地区都是通过发展城镇化,使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有限土地集中耕种,从而提高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促进农业的发展。其次,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多,生活质量的提高,刺激了更多种类的农产品如牛奶、肉食、蔬菜和水果消费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最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可以“反哺”农牧业,加速农牧业的资金积累,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城镇化是实现县域工业化的载体。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促进。伴随城镇化的发展,人才、资金、科学技术、社会服务向城镇聚集,随着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新知识的发展,工业企业的集聚度不断提高,同时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城镇化是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首先,城镇化带动消费持续增长,如果有20%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新增加的城镇居民将使县域消费总需求增加近20%。其次,城镇化需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绿化、亮化、美化,为城镇居民营造优美人居环境的同时,大大优化了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城镇建设的投资实质上是促进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最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功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体系更加完善,这些成果为人们认识新事物提供更多机会,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城镇不仅是县域范围内现代文明的载体,更是新观念的辐射源。对新事物的不断接受和认识,推进人的观念更新,带动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要使当地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不流失,实现在本地转移,使农牧民在家乡能够力有所使、才有所用、心有所归、身有所属,为本地经济发展作贡献,就必须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其生产生活创造优越的环境。而这一平台的搭建和环境的创造,只有通过加强城镇建设来实现。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的经济快速发展,辐射和带动功能不断增强,推动工业发展,服务业繁荣,不仅为农牧民走进城镇生活提供了优良的人居环境,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宽,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牧区劳动力到城镇就业。

依托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科学规划,提升城镇化的承载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作为中小城市的县城,应该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自身经济所处的阶段,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通过合理布局和加快发展重点镇,增强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城乡规划,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交通条件、资源禀赋、民风民俗和城镇布局,超前思维,制定出能发挥地方优势和城市特色的发展体系,并力争二三十年不落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统筹兼顾,提升“产城一体化”的支持能力。“产城―体”是对产业与城市在空间、用地和功能上的布局进行统筹安排,从而形成共生共融、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面对产业转移机遇,我国内陆城市将掀起一轮以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城市建设热潮。县城和小城镇作为城镇化的基本单位,更要紧跟形势,果断出手,早日实现城区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共建共享和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良性循环,把城镇提升为“产业发展服务区”。

以人为本,提升生态宜居城镇的吸引能力。21世纪的人们更为关注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宜居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一是加大环境友好型县城、乡镇建设,充分体现绿色城镇化的特质,推动城镇发展中的生态理念与绿色环境、生态经济和绿色行动的协调统一。二是创新理念,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提升城市功能,重点发展反映县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人力培育等生产性服务业,促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从平面式、分散型向圆锥式、集约型转变,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要素资源向城市集聚,达到最佳配置。三是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态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扩大生态宜居的名片效应,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凝聚力。

创新制度,提升改革开放对城镇化的推动能力。改革开放是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发挥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各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大力拓宽国际市场。
 
关键词: 城镇化 县域经济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