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行业动态|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行业动态 » 学术动态 » 正文

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08  来源:《计算机工程》  浏览次数:558
( 2 ) 要用统一的政府专网平台来促进互联互通。

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在一个统一的政府专网平台上进行。用统一的数据标准把分布的条块信息组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统一的政府专网平台能够加强各政府机构之间的联系、信息的沟通和融合,减少人为操作环节,增加机构间横向共用数据产生和交换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消除政府职能机构之间的壁垒。在统一的政府专网平台上统一的数据标准把分布的条块信息组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规划、协同建没。

( 3 ) 运用先进的信息工程方法和信息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所涉及到的对象(包括企业、法人、个人)、职能部门众多,这些个体本身的信息化建设会不断完善,所交换的业务数据和参与的交叉业务类型也会不断壮大和变化。系统必须能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升级完善。这要求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采用先进的信息工程方法和技术,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增强系统配置的灵活性,从而保证本系统可以在今后的建设历程中不断的加以功能扩充和灵活配置,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目前业界有以下领先的信息技术:

1 ) 构件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计算机软件发展,软件复用已经被证明是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软件质量与规范最为现实可行的途径。实现软件复用技术的方式有很多,但软件构件技术却是支持软件复用的核心技术,也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学科分支。专家预计,随着软件工业化的发展,未来也许是软件商开发构件,系统集成商根据需求采购、集成和组装构件。这说11月构件技术将成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规范的主流技术。

2 ) 工作流技术。工作流是对一整套规则与过程的描述,以便管理在协同工作进程中的信息流通与业务活动。通过将工作活动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将工作流技术运用到政务系统应用中来,用工作流技术管理各种政府业务工作流程,可以在业务流程发生变动的时候,通过对流程的灵活配置和改变,实现系统对新的业务流程的支持。这大大增加了政务应用系统的柔性,延 长了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

3 ) 跨平台的分布异构体系。对政务信息的整合牵涉到人的各种政府部门之间、各种不同平台的信息系统之间、 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同通信设备之问的信息交互。这需要政务应用系统用跨平台的分布异构体系把各种不同的信息系统和设备整合,提供对跨系统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支持,实现提供对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的支持。

( 4 ) 业务功能的超前设计与可扩展

系统功能设上要有一定的超前预测性,必须充分考虑今后的系统扩展,以不断适应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例如,现行的某一业务流程必须采用需签字盖章的纸质文件进行申报和审批,但考虑到今后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允许采用电子签名,系统预留了将文件电子化并数字签名的接口,这样当业务流程变成通过网络审批电子文件,只需将新的功能模块与预留接口相连,即可完成系统的升级。因此,在业务功能上进行一定的合理的超前没计,可以很好地保证政务应 的可持续发展。

( 5 ) 提供有效的系统安全保障

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系统的安全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消除安全隐患是保障系统长期正常运行的前提。系统一定要建立在国产的、经过理论充分论证的同意的安全平台上,尽可能地保护存储数据不被破坏,并具有有效手段来抵御非法入侵。同时,还需提供完整的数据备份机制,以保护数据安全。现今的安全技术和反安技术都发展迅速,今天的安全技术可能到明天就不再安全了。因此在安全模块的设计上应降低与业务模块的耥合度,减少业务模块对安全模块的依赖。可以通过定义一系列安全接口将安全模块和业务模块分离,以便今后使用新的安全技术时能尽可能少地影响到系统的业务功能。

( 6 ) 顺应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规律

政务信息化应用的发展必须和实际业务相适应,政府业务的发展方向就是政务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方向。从电子政务的对象和职能看,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内部主要是各级政府之间、政府的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公务员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职能;外部主要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对外服务和监管职能。政务应用的初期建设通常是内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重点也应转到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上来。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