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行业动态|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行业动态 » 学术动态 » 正文

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08  来源:《计算机工程》  浏览次数:558
3.政务应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应用建没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建没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把握。

3.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1 ) 注重结合业务实际,讲求灾效


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政府业务的实际需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把重点放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个局的业务系统建设上,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防止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快政务信息公开的步伐。在内部业务网络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信息化应用建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信息化,不能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同时,信息化建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建设初期往往不能立即产生效益,这就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信息化建设要抱着持之以恒地打持久战的态度。

( 2 ) 从全局角度统一规划,加强建没管理

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加强统一领导,防止各自为政。逐步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快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较高层的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信息应用平台。这种统一的信息应用平台是建立在现代软件工程基础上的公共操作环境,将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资源共享重用和互操作,能进行任何操作系统平台上的数据交换和程序链接。

在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管理上,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建没项闷的审批制度。要从业务模式、技术水平、运行效益、资源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和审查,以保证项目投资不盲目,更不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

( 3 )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涉及社会各个领域,而且来自稳定可靠的信息收集渠道。为此,要建立一个政务信息化资源管理体系,将过去孤立、分散的政务部门信息资源库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类整合,并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和民众。

为了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要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

( 4 ) 保障应用的安全运行

电予政务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会成本和风险、保障安全、促进发展,根据这样的原则,统一制定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根据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确定我国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认证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

( 5 ) 借鉴国家规范试点工程的经验

电子政务是一项覆盖各级政府机构的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今信息技术与政府政务相结合的产物,将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种产品和技术。该工程有两个特殊性 :一是安全性,政务信息化是政府行为,直接涉及各级政府的核心政务,要求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始终具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二是指导性,政务信息化将推动行业、企业信息化和个人家庭信息化。国家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正是实现此项系统工程的第一步。通过示范工程明确建设重点、抓出实效,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追风。借鉴示范工程建没的经验技术,可避免在政务应用建设上走弯路,加怏建设速度。在示范工程的指导下建设的政务应用将更符合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方向,也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更长的生命期。

3.2可持续发展措施

在以上几点原则的指导下,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当前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对一些实际的电子政务应用建设案例的分析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 1 ) 改造原有的专业应用系统,共享信息。

在建设新的政务信息化应用时,可考虑对原有的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减少时间和资金上的投入。在改造的同时,须对已有的较为完善的政务应用系统制定统一的规范,将原有系统中的信息应用资源以标准化、格式化的要求提供共享。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