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国际电信联盟日前审议通过了我国提交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使其成为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
据悉,该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2011年5月发起立项,并作为该标准的编辑人单位,组织国内相关单位提交了标准文稿。标准涵盖物联网的概念、术语、技术视图、特征、需求、参考模型、商业模式等基本内容,反映了我国在物联网行业的利益诉求,有利于转化我国已经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和促进全球物联网技术发展、产业进步、成果应用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标准往往决定着产业主导权,标准的竞争成为了比产品竞争、品牌竞争更深层次、更有高度的竞争形式。因此,发达国家一直紧紧抓住各项国际标准的主导权。在物联网这样一个全球同起步的新兴领域,我国主导的“物联网概述”标准率先成为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令人备受鼓舞。
这一物联网总体性国际标准的背后,是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多年的技术攻关带来了累累硕果;在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等市场,我国的多家企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规模;我国在安防、电力、交通等领域,物联网应用正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有了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国际标准,今后我国在主导物联网产业发展上将会更加主动。不过,在跨越了标准这道门槛之后,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仍需“上下求索”。
国际标准毕竟不是“摇钱树”。有了国际标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物联网企业就可以坐等市场利润和份额。如何将标准优势转化成技术优势、竞争优势,是难点也是关键。我国还需大力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完善物联网产业链,推广物联网应用,搭建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国际标准也不是“常青树”。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尤其在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智能通信与控制、海量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也缺乏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因此,还需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尽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