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头条|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除了以人为本 中国城市化还须考虑全球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837
核心提示:除了以人为本,中国的城市化还必须考虑的第二个要素就是全球化。全球化这个因素比较年轻,但非常重要。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从来就是城市化的一个主要动力来源。在西方,城市往往发生在一个地区间或者不同国家间、文明间的商贸要地。今天,城市化和城市升级更是离不开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了。
除了以人为本,中国的城市化还必须考虑的第二个要素就是全球化。全球化这个因素比较年轻,但非常重要。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从来就是城市化的一个主要动力来源。在西方,城市往往发生在一个地区间或者不同国家间、文明间的商贸要地。今天,城市化和城市升级更是离不开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了。

从全球化谈论城市化至少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进行。从政治面上看,主要是城市在国家间竞争过程中所能扮演的作用。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这一波全球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全球化不仅造就了新型的国家间的关系或者国际关系,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尽管全球化也带来了无穷的问题,例如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异(包括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差异和一个特定社会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移民浪潮、民族主义勃兴等等,但全球化已经变得不可逆转。

实际上,自这一波全球化发生以来,反对全球化的浪潮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今天,也有很多人主张结合社会反对力量和政府的力量来减少全球化的水平。但实际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全球化表明包括人、财、物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现在各国都在加紧竞争最优的人、财、物,提升国家的发展水平。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且在强化。

在很大程度上,国家间的竞争就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既是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全球化最强有力的推动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既是全球化的产物,也再难以不受全球化的影响。实际上,如果中国能够把城市体制改革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应当领会到城市体制改革的意义,也可以从全球化的进程中寻找城市体制改革的动力。

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是国际竞争战略

首先在国家层面来说,没有一个国家不想拥有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城市。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几乎是所有国家的国际竞争战略。其次,在城市层面,城市当局也有巨大的动力来提升自己的城市。现在的城市居民对城市具有高度的认同,对外在的发展极为敏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超前的视角。这些都必然转化成为他们对城市当局的压力。在亚洲,从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当局所面临的压力,很容易看到这一点。第三,较之主权国家,城市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优势来进行自我改革。

较之整体主权国家,城市更有条件来创造一种结合地方认同和国际认同的城市文化,从而成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软力量。

如果结合以人为本、全球化,人们比较容易看到塑造城市认同的重要性。城市化和城市升级离不开人们对城市的认同。说到城市就要说到人的认同问题。城市认同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软力量。城市化成功不成功,主要看居住在城市里面的居民对这一城市的认同。一个城市的居民如果对这个城市认同度很高,那么表明他们的幸福指数高,他们对城市更具有责任感,城市化是成功的。

但如果人们对这个城市认同度很低,不管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国内生产总值(GDP)大不大,城市化很难说是成功的。再者,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城市认同又有了新的维度,那就是外来人口或者移民尤其是国际移民的城市认同度。全球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包括人、财、物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当然也包括其他方面的流动,例如文化和思想。全球化以前也有,但从前的全球化无论从规模和速度上说不可和现代这一波相比拟。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国际性人才的流动性。因此,这里所说的城市认同问题既和人才流动有关,也包括国际人才的城市认同问题。

与农业社会不同,在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知识经济最为重要。知识经济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是人才经济。经济的竞争在很多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竞争,尤其是在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之后,如果再要上一个台阶,知识的重要性就表现出来。知识的载体是人才,而人才的主要载体是城市。再者,城市本身的管理也需要人才。一个城市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主要是国际化的发展和管理经验,就是能够把那些城市化的国际最优实践(best practice)统合起来,形成自己系统的城市。在亚洲,东京、新加坡和香港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一个城市的人才素质决定了这个城市其他所有方面。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这对各个国家都是个难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不但吸收不到外来的人才,而且连自己的人才都往外跑。很显然,中国的很多城市现在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各个人之间、各社会群体之间都在城市内部竞争,竞争包括职位在内的各种资源。竞争也很激烈,但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明文规定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分地方化,竞争不仅产生不了人才,反而扼杀人才,淘汰精英。

在亚洲的很多城市,人才的各方面都做得很不错,不仅培养自己的人才,留住自己的人才,而且也能够吸收和留住外来的人才。这些年来,这些城市都在加大力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各个领域都有。

强化城市认同对吸引国际人才极为重要

在吸引人才方面,城市的认同非常重要。人们一直在讲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问题,也就是国家认同问题。国际人才也有国家认同问题。全球化不仅没有减低国家认同,反而在增加和强化国家认同。

城市也一样。一个城市如果民族主义过于强烈,那么其排他性就越强,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就越低。

实际上,因为城市认同往往强调的是城市文化、生活宜居等方面,城市认同的强化也有利于国家认同的增强,并且这种认同往往比民族主义式的政治认同更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也更具有生命力。

如果说国家认同的强化不可避免,那么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城市认同就变得非常重要。对国际人才来说,发展出一种强烈的城市认同比国家认同来得容易,因为国家认同强调的往往是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城市认同强调的是文化传统和现代性。城市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但城市较少政治性,更能适合人的需要。城市是国际人才的主要聚居地。任何国家,如果没有几个非常包容开放的城市,就会吸引不了国际人才。

正因为城市的重点在城市文化和生活宜居等方面,城市也一直是和文明相关联的。文明可以说是城市的文明,因为城市是经济交易活动和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中心。文明就是从各种不同交易和互动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可以用城市发展程度来衡量。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一个城市可以完全通过政治方法而生存和发展。高品质的城市永远是商业、文化、思想的集聚地。

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说,城市在一个国家国际化过程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国家间的经济、金融、知识、社会等关系都是通过城市来维系着的,例如脱离了纽约、东京和伦敦三大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很难理解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经济和金融关系。城市间的这种关系正在大力促进着城市文化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是城市认同的发展趋势。

国际人才的流动是这种一体化进程的动力,同时一体化也在推动着国际人才的流动。从这方面说,如果一个城市不能造就具有全球化性质的认同,就很难具有竞争力。但应当强调的是,城市的全球化性质并不是说城市文化的全球同质性。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城市失去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这个城市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了。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