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正试图占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据媒体报道,近日,一种二维码标签悄悄出现在上海的部分公交站牌上,只要拿出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一扫”,便可显示相关公交线路的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的加速发展,二维码改变生活效应正日益受到关注。
二维码首现公交站牌,三大优势促成广泛应用
据了解,此次出现的二维码公交站牌是由上海巴士集团推出的公交查询系统,这一系统最快于上半年试运行。巴士集团有关人士表示,该公交查询系统开通以后,乘客只要用手机“扫”一下站牌上的二维码标签,便可知道下一辆公交车离自己所在站点还有几站等实时信息。巴士集团旗下的浦西地区近600条公交线路,都将纳入该系统。
实际上除了公交站牌,二维码诞生十几年来,已经辐射多个行业应用领域,比如:超市、汽车、IT、旅游等。在2012年第四季度快拍二维码用户扫码类型排行榜的调查当中,以网址,下载,文本占据前三。用户扫码行为分布中以获取产品、优惠信息,扫描二维码下载软件,社交占主流。从排行的的情况来看,网址引导的全面性,用户下载,文本信息阅读,二维码广泛应用于传媒、社交、下载等领域。那么,是如何成就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呢?
首先是传媒空间。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相关信息“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这些信息就会显示出来。因此,不管是传统报刊,亦或是新媒体,都融入了二维码的应用。这样,人们在阅读时,可以有更多的信息选择空间,通过手机扫描所附相应的二维码就可以读取码内的信息,连接进入网页,从而丰富阅读信息。 如此巨大的传播信息空间,能给传媒行业带来更大价值。
其次是互动空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说是触手可及。通过扫描二维码来关注微信好友,微博好友,深化互动了平台沟通,同时信息的便捷性使得二维码被越来越多人们所接受。截止至2013年2月底,快拍二维码用户规模已突破4500万,每月扫描量超过一亿。因此,二维码引起的互动空间可以说是空前的。
最后是优势空间。二维码信息量大、识别率和稳定性高,具有防伪性强、成本低、高适应性、易传播性,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而且用手机摄像头代替条码扫描仪就可以进行识别。这些都是二维码独特的天然优势,与条形码的单一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值或超过1000亿元,二维码市场效应受产业链关注
91无线数据显示,去年3季度,二维码应用连续几周的下载量稳定在10万上下,据业内预测,2012年二维码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300亿元。2015年,二维码市场将超过1000亿元,会有一万家公司进入二维码行业。可以说,二维码将成为融合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领域的下一个金矿产业。
正因为如此,当前产业链相关方争相发力二维码,腾讯推出微信二维码扫描;新浪微博推出二维码服务;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和多家电子凭证公司合作,将消费凭证(二维码)发送到手机,消费者到店扫手机即可通过认证。
腾讯推出微信二维码扫描,3月5日,腾讯首席执行长马化腾说,公司正加紧将微信引入发达国家,包括在美国增设一个专门负责微信的团队。按马化腾的说法,腾讯是要借微信进入美国移动运用市场,以赢得行业的竞争优势。
新浪微博推出二维码服务,主要包含三项基本功能:打开个人资料页快捷互粉,打开指定网页,以及直接打开已输入特定内容的微博发布框。
搜狗的手机输入法里,也带上了二维码扫码功能,既支持用户扫码后直接跳转到指向的内容,也支持把扫出来的链接信息直接变成输入内容。
为了体现出视频网站间的差异化竞争,优酷网首次将二维码运用到了网络视频观看的实际应用中,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将视频“转移”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继续观看。有数据显示,优酷网每天二维码的实际点击量均有百万量级,并且增长迅速。
赢利模式尚处摸索期,提升用户认知或为关键
事实上,互联网的出现只是增加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但随着产业进步和信息量激增,依托互联网产生了诸多应用模式,加上移动终端的发展,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互联网改变生活”的含义。未来二维码的应用还将在更多的领域拓展。
不过,目前二维码发展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制作上出现无统一标准,内容无人监管。造成的结果是扫描软件层出不穷,用户对二维码的使用选择上会存在很大误差。同时二维码实际应用上,扫描成功几率也会大打折扣。如此这般,二维码的普及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二维码应用得越多,通过手机的扫描发送,隐私及个人资料的泄漏机会也就会越大。日前发布的《2012手机安全年度报告》指出,二维码扫描已经成为手机病毒传播的重要渠道。有关人士表示,二维码跟一个网络链接一样,其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二维码所提供的信息或下载的软件就有可能是病毒,央视网《朝闻天下》里揭露二维码”成诈骗工具,提醒用户朋友们在下载的时候需谨慎,不要轻易通过二维码访问一个网站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果扫描出来的是一个软件,一定要清楚知道该软件是做什么的,否则千万不要轻易安装。
因此在目前二维码应用的发展上升期时,提升用户的认知成为关键。只有重视二维码的安全性保障开发,在规范发展中,二维码行业才会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