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网民购买的“假宽带”服务,也可能是“黑宽带”。
所谓“黑宽带”,即某单位购得的带宽,在完全有富余的情况下,主管带宽的高层会将部分带宽以合适价格私下转卖给二三级ISP获取个人私利。
“这种情况有一个很具体的特征,即用户个人电脑显示的IP地址(相当于互联网服务中的身份证)与外面看该用户的IP地址不一致。因为这样做的二三级ISP甚至更小规模的运营商,必须通过内外网技术将前述非阳光获得的带宽进行‘洗白’,将本来并非自己的网络带宽伪装成属于该运营商的。”李云说。
监管难题
不过,如果因此就将“假宽带”责任全推给二三级ISP也不公平。毕竟,他们无权像电信、联通一样在国内架设宽带骨干网,只能从大ISP“虎口”中批发再零售“讨生活”。也是看到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2011年对中国电信和联通等一级运营商发起了反垄断调查。
2011年底,中国电信和联通做出的整改承诺称,将对骨干网的互联互通进行扩容。在此基础上,工信部2012年4月发起了覆盖全国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动员部署大会。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明确提出2012年我国要实现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市场占比超50%、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的发展目标。
2013年初却有报道称,囿于光纤宽带投资回报周期太长、投资回报率太低,国内宽带运营商2013年将对实装率低的地区减少或停止宽带提速普及工程。
就此,工信部相关司局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向媒体澄清并无“反水”之说,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也不会刹车。工信部和中国电信、联通两大“寡头”提供的数据还显示,2012年,两者在宽带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600亿元;年内新增1.93万个行政村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比例从年初的84%提高到了87.9%;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实现年度目标,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比例超过63%。但市场针对“假宽带”及背后我国电信业的运行体制争议却未平息。
两会期间,腾讯公司CEO马化腾“一针见血”,他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应该理解为像公路、铁路、机场、电网一样的基础设施。因此他呼吁,互联网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宽带应该由国家来承建。而不要把这些交给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来参与:这些运营商肯定要算一笔账,设备贵、电力贵、带宽贵、光纤铺设也贵,他们会把这些成本都叠加在老百姓身上,所以造成国内工资水平比别人低,但上网资费却比其他地方贵几倍、十几倍。
知名电信专家项立刚也曾公开表示,中国大规模的光纤宽带网路建设,仅靠运营商不现实,国家要投更多的钱。
而在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ISP看来,几十年来,电信基础设施确实是由国家来建,但国家也肯定要有具体的承建主体,最终还是三大ISP而不可能交给社会企业。
或许,正是如此环环相扣的利益链,导致“假宽带”最终破题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