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5000个高清摄像机、案件评查率达到100%、尝试推行车牌竞价发放、努力兑现居住证的社会服务功能……2013年,全市公安机关将构筑“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三道防线,健全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体系,加快“太原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平台”建设进度,建立“求助、服务、宣传、评价”一体化便民体系,进一步发挥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平安太原微博的作用,推动警民沟通交流从“面对面”向“网上网下”的多元模式转变,让公安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这是记者从21日召开的全市公安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上获悉的。
5000个高清“天眼”守护全城
群众看公安,首先看治安。刚刚过去的2012年,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9.6%,破案数同比上升8.8%,提请逮捕数同比上升7%,查处治安案件数同比上升5%。
2013年,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天网”治安工程建设,在重点公共区域和治安复杂场所建设安装5000个高清摄像机,进一步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在全市专线联网单位推广安装互联网安全审计系统;在经营户集中的交易市场推行人员再组织化,设立治保会、治保组;在全市内部单位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商场推行等级化管理;在有条件的行业领域实行实名制管理,不断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各类警情稳中有降,公众安全感提高0.5个百分点。
让执法活动置于阳光之下
为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今年,公安机关将强化执法监督,案件评查率要达到100%。
“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民警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使每一起案件、每一项执法活动都能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适时推广“法制员评查、分局复查、市局抽查”的三级案件评查工作方式,缩短评查周期,提高评查效率,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办案中的问题。同时,在确保国家秘密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警务公开范围,最大限度地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进度、执法结果,真正把执法活动置于阳光之下。
让居住证真正成为实用证件
2009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市委要求,探索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在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推动外来人员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不少外来人员办证的积极性不高,办证不领证、领证不使用的情况比较突出,影响了这一惠民政策的深度推进。今年,我市将努力兑现居住证的社会服务和保障功能,特别是居住证在就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社会功能,让居住证真正成为外来人口享受便民惠民服务的实用证件。
现阶段,公安机关将通过“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包括寄住人口在内的实有人口登记率、知情率、掌控率,强力推进居住证制发和管理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让社会公共资源更加合理
继我市被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后,今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将我市确定为全国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结合公安业务特点和社会管理职能,全市公安机关将以便捷、高效为目标,加强和创新公安行政管理,强化窗口服务工作,全面公开办事流程和审批环节,健全完善群众监督和评价机制,不断推进错时服务、延时服务、急办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多项便民措施。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将尝试推行车牌竞价发放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人为分配公共资源的权力,扩大行政管理的监督面,提升资源配置的公正性,把社会公共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给社会。